李大钊人民群众观点的时代价值

2020-12-09 08:07文_张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群众观点李大钊青春

文_张 静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 胡秀荣)

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李大钊是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先进知识分子,他“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李大钊对中国革命、社会发展和民族前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思考,他特别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特别注重倾听普通民众呼声,在思想上经历了由自由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基本立场始终如一,并成为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源头之水。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重新回顾和研究李大钊有关人民群众的思想观点,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一、李大钊人民群众观点的基本内涵

纵观李大钊的一生,他时刻不忘人民疾苦,始终坚持为民忧、为民呼、为民想,形成了鲜明的人民群众观点。李大钊人民群众观点内涵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心系民生的价值立场。人民大众在李大钊心中有着至高地位,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的思想,认为执政者应为人民谋求幸福,国家治乱抑或政治得失的评判标准在于民众利益能否得到保证和满足。他痛感辛亥革命没有真正解决中国人民的问题,认为“中国者为吾四万万国民之中国”,当政者应该多做“福民”的事情,而不应该做“损民”之事。他严厉抨击当时执政者剥削民众甚至草菅人命,以至“民生益沦于涂炭”。李大钊还深入民众开展调查研究,先后发表了《北京平民生活的一瞥》《唐山煤厂的工人生活》等多篇关注平民生活的文章,为改善平民阶层生活鼓与呼。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奠基李大钊人民群众观点主基调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大前提,提领着它的整体人民群众观。

第二,中兴民德的教化理念。李大钊继承儒家的道德主义传统,非常重视人民群众道德建设。李大钊反驳把辛亥革命后“民生益沦于涂炭”“归罪共和”的论调。他深入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提出了振兴“国民教育”和“昌学”以挽“世运”的建议。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之后,1919年底和1920年初,李大钊先后撰写发表了《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深入探讨社会道德和人民群众思想心理状况的变动原因,找寻改进道德、振兴精神的途径,他还提出“劳工聚集的地方,必须有适当的图书馆、报社,专供工人休息时间的阅览”。

第三,唯民主义的治理思想。李大钊的人民群众观点包含着丰富的民主政治思想。以自由民权达成政治治理,进而实现国家繁盛,构建起了李大钊唯民主义思想的底层逻辑,成为其民彝思想的主要内容。李大钊要探求国家“培根固本”之法,必须从改造人民群众和改造社会制度两方面入手,从培植民德以壮大民力,以强大民力来实现民权,从而实现民族复兴,达成理想中的治世。他指出,“盖唯民主义乃立宪之本,英雄主义乃专制之源……凡为立宪国民之道,在道能导民自治而脱他治”。李大钊认为平民主义的真精神是自由政治。自由需要有保障的政治条件和人的素质,自由能力的获得和自由政治条件的获得互为条件。难能可贵的是,李大钊在构建其唯民主义政治原理的同时,还着手从具体的实践层面作了探索:他提出政治生活中“调和之法则”,强调“政治不可一日无对抗,即抑不可一日无调和”;他强调创造中心势力的重要,认为“国家必有其中心势力,而后能收统一之效,促进化之机”;他还将妇女解放作为实现民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专门进行研究阐释,强调必须给予男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第四,人民主体的认识定位。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李大钊人民群众观点的显著特点。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考证了世界劳工阶级的巨大作用,并把中国命运与俄国“十月革命”相联系进行论证,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中国内忧外患的国情,得出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的重要结论。通过对“十月革命”的考察,他认识到“世间资本家占最少数,从事劳工的人占最多数”,劳工的事情,是人人可以做的,所以劳工主义的战胜,也就是庶民的胜利。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李大钊在《阶级竞争与互助》《真正的解放》等文章指出“社会组织的改造,必须假手于其社会内的多数人”,而“改造社会的基础实力”“必发源于在现在的社会组织之下立于不利地位的阶级”。基于这样的认识,李大钊号召民众团结起来推翻阻碍历史进步的障碍,提出“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据此,李大钊和陈独秀等老一辈革命家决定建立无产阶级的政党,确定了党的指导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并强调党的组织必须是一个强密精固的组织,党的任务是领导“劳工阶级,促他们联合起来,推倒资本主义”,“抵抗国际的资本主义”,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人民的国家。

第五,青春奋斗的群体意识。李大钊的人民群众观点与他的“青春”哲学密切相关,李大钊吸收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把儒家的日新变易的观念与进化论结合起来,使儒家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与“匡时济世”“忧国忧民”的政治气质结合起来,提出积极的、进取的、乐观的青春人生观,构建起独特的“青春”哲学:其一是“青春”宇宙观,他认为“宇宙大化之流行,盛衰起伏,循环无已”,“是知宇宙进化之理,由浑而之画,由一而之杂,乃为一定不变之律”;其二是乐天努进的人生观,李大钊认为人类的历史,表面看盛衰、治乱,起落、循环发展,实际上“一盛一衰,一起一落之中,已经含着进步,如螺旋式的循环”,他依此宣布“我本崇今论者”,提出乐天努进的人生观,并在前一阶段主张“蕴蓄其智勇深沉刚毅果敢之精神,磨练其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之志气”之后,进一步提出,要以“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瘅精瘁力以成之”的精神,促进“新生命之诞孕”。20世纪初期的中国,民族复兴的愿望不可谓不迫切,仁人志士的探索不可谓不卓绝,但仍然面临百业凋敝、列强侵躏、民众困苦的境地,针对当时国内知识精英中普遍存在的沮丧消沉的思想倾向,李大钊高扬它的“青春”哲学,论证“青春”的宇宙观,他勉励青年:“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二、李大钊人民群众观点的时代价值

我们铭记李大钊的丰功伟绩,就要深刻汲取他的人民群众观点,结合全党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第一,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矢志民族复兴。李大钊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忧国之所忧,哀民之所哀,人民群众观点与爱国主义精神构成了李大钊家国情怀的“一体两面”,他认为拯救黎民根本还是要靠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巨变深刻启示我们,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个人才会好。学习研究李大钊的人民群众观点,首先要继承弘扬李大钊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将家国情怀融入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之中,使家国情怀和国家民族发展目标相统一。在2021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临近之际,更要在全社会高扬爱国主义旗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爱国主义宣传,尤其要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坚决反对和抵制否定历史、抹黑英雄等“自黑”的言论和思想,凝聚全体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强大正能量。

第二,强化人民中心,增进人民福祉。消除人民疾苦、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幸福,是李大钊人民群众观点很重要的方面。改进人民福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这不仅是攸关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问题,而且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要体现在治国理政理念上,而且要转化为具体举措,推出更多民生工程、实施更多惠民举措,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应不忘李大钊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建党的初心,牢记他们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三,加强道德建设,提升全民素质。李大钊非常关心社会道德状况,曾专门撰文《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用唯物主义观点解答物质世界与人们道德习俗的关系。关心人民群众、改进人民福祉不仅仅是保障人民吃饱穿暖,还要提高民众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几年,党中央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了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但思想道德领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败坏社会风气、违反社会公德的事情时有发生。强大的民族不能没有强大的精神,伟大的复兴离不开伟大的人民。唯有大力加强全面思想道德建设,才能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提供根本思想保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实际效果,更好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不断助推社会文明进步。

猜你喜欢
群众观点李大钊青春
李大钊《青春》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李大钊
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英勇就义前后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浅谈党的建设以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为根本
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光荣传统搞好新时期党建工作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