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娟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骨科,辽宁 调兵山 112700)
尺桡骨双骨折大多产生在青少年群体中,其就是因为直接性或是间接性外力而使得尺骨、桡骨一同产生骨折,这类患者大多都会产生疼痛感、前臂功能障碍、肢体畸形等[1]。在临床中,尺桡骨双骨折的总发生率较大,且对患者平日的生活也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尽早开展治疗,并促进前臂旋转功能得到康复十分关键,临床中大多借助石膏固定复位实施治疗,而对于十分严重的患者或是固定复位失败的患者而言,大多都是运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2]。有研究人员指出了,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在围术期中借助康复训练护理能够增强上肢功能恢复最后的效果。康复训练护理就是于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借助运动锻炼、体育医疗等各项方法,以提升治疗效果、促进相关的功能得到康复[3]。文章纳入2017年9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患者实施分组,并进一步研究了常规护理与康复训练护理对于此病的价值,现将实际情况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纳入我院收治的88例尺桡骨双骨折病例,纳入时间为2017年9月-2019年3月,单纯接受常规护理的44例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康复训练护理的4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性别为32例男、12例女;年龄范围16-71岁,平均(43.94±11.35)岁;闭合型骨折、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患者依次是21例、13例、10例;尺桡骨上段骨折、尺桡骨中段骨折、尺桡骨下段骨折患者依次是22例、13例、9例。观察组性别为33例男、11例女;年龄范围17-72岁,平均(44.46±12.51)岁;闭合型骨折、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患者依次是23例、14例、7例;尺桡骨上段骨折、尺桡骨中段骨折、尺桡骨下段骨折患者依次是24例、12例、8例。2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无差异,可进一步比较,P>0.05。
2 方法:对照组对患者施予常规的护理。医护人员遵照医嘱随时检测患者各身体情况与生命体征,科学对患者施予抗感染类药物,与患者一同制订出科学的进食规划,并开展握腕等各项锻炼。观察组对患者施予康复训练护理。在实施护理以前,对医护人员就各项护理业务与技能等实施教育与培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解释各类康复训练的关键性,同时,告诉其训练的所有内容、环节、所需注重的各事项等,增强患者对于康复训练所具有的主动性与依从程度。在实施康复训练以前,提升对患者施予心理方面的开导,由于患者大多都是意外受伤而引起,且在产生骨折后,伤害到了经脉,使得局部肿胀,患者产生了许多负性情绪,甚至是产生了十分剧烈的疼痛感。这时,医护人员要依据患者不同的身心状态,立即对其施予心理方面的开导,激励患者调节自己的心态,主动去接受各项护理与治疗,增强自信心。康复训练:(1)体位方面。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开展患肢手指运动,适宜进行握拳与松手,对患肢肩关节实施主动功能锻炼,提升肌肉收缩,各项锻炼维持共10-15秒,反复开展,单次最少15分钟,不过,应依据患者肿胀与疼痛感是否有所加剧而进行确定。(2)功能锻炼。对长期进行卧床的患者而言,应实施主被动功能锻炼,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解释患肢中肘关节、腕关节等各项准确的活动方法,引导其开展肘关节、腕关节方面的锻炼,可以借助对患侧前臂实施轻柔,以慢慢进行旋转,再逐步增多关节活动总范围,活动总范围要由小至多,并依据患者自己的能力来明确,可以逐步实施各个关节用力性抗阻类运动,逐步增多腕关节、肘关节总的活动范围,增强肢体前臂各项旋转运动,并维持肘关节处于中立位,防范引发“单侧忽略”;在实施主动锻炼的同时,还要联合各项被动功能锻炼,借用有关的运动类器械,实施各项患肢抗阻运动,各类动作在维持10-15秒后,反复开展,单次10-15分钟,每天3次;告诉患者要坚持开展康复训练,并注重休息,在没有感受到疲劳后最为适宜。(3)各项精细与感觉刺激运动。借助不相同温湿度、硬度的物质,对患肢组织所具有的感觉机能带来刺激,在实施刺激锻炼时,可以锻炼手指、掌功能等各项精细运动,增强手指肌力方面的锻炼,适宜对手指关节开展活动,逐步增多关节总的活动度,可以借助手握橡皮圈等有关的方式来提升手指进行抓握的能力,在实施锻炼时,应注重力度,切忌引发十分剧烈的疼痛感,防范局部肿胀有所加剧。
3 观察指标:(1)前臂功能评分。评估对比2组患者在护理后其前臂功能评分,在这其中,前臂功能评分主要就包括了前臂旋后、前臂旋前、腕尺偏、腕桡偏、腕背伸、腕背曲,总分愈高前臂功能评分愈优。(2)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评估对比2组患者在护理后其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在这其中,并发症主要就包括了延期愈合、神经麻痹、功能障碍。(3)生活质量评分。评估对比2组患者在护理前后其生活质量评分,在这其中,主要就包括了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分数总共100分,总分愈高生活质量愈优。
5 结果
5.1 2组在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在护理以前其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依次就是(66.38±6.89)分、(63.36±6.62)分、(64.52±7.12)分、(65.32±6.51)分,对比对照组在护理以前其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依次是(66.27±6.86)分、(63.53±6.88)分、(64.66±7.32)分、(66.44±6.66)分,没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在护理后其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依次是(88.03±8.06)分、(87.18±8.61)分、(86.27±8.35)分、(88.48±8.78)分,高于对照组在护理后其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依次是(72.03±7.11)分、(74.44±7.33)分、(71.21±7.25)分、(73.55±7.45)分,进行对比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5)。
5.2 2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在护理后其延期愈合、神经麻痹、功能障碍患者依次是1例、1例、1例,并发症的总发生率6.82%,低于对照组在护理后其延期愈合、神经麻痹、功能障碍患者依次是3例、3例、5例,并发症的总发生率25.00%,进行对比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5)。
5.3 2组前臂功能评分对比:观察组在护理后其前臂旋后、前臂旋前、腕尺偏、腕桡偏、腕背伸、腕背曲依次是(47.25±6.56)分、(47.94±5.23)分、(39.75±6.62)分、(3.07±0.95)分、(67.82±5.53)分、(69.14±7.96)分,优于对照组在护理后其前臂旋后、前臂旋前、腕尺偏、腕桡偏、腕背伸、腕背曲依次是(37.86±5.28)分、(34.82±4.65)分、(24.26±5.99)、(2.54±0.96)分、(51.78±4.94)分、(52.36±6.74)分,进行对比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5)。
尺桡骨双骨折较易让患者产生骨折端移位,进而引发前臂功能障碍,对患者平日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临床中对这类患者施予高效且科学的护理、干预十分关键[4-5]。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其前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其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其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5)。由此证实了,康复训练护理对于尺桡骨双骨折患者而言,能够提升骨折得到愈合的总速度,降低各类并发症的产生。分析其原因,即:康复训练护理更为注重对患者施予心理方面的开导与各项康复训练,以增强治疗最后的效果,保障预后,医护人员增强对病房实施巡视,借助亲和的言语增多与患者实施交谈,借助引导、交谈,把握并满足患者更多的需要,对患者解释手术得到成功的病案,以减缓其焦躁感、惧怕感,提升对于治疗所具有的自信心,增强总体的依从程度,进而维持最为良好的状态去接受各项护理与治疗;同时,引导并辅助患者开展各类手指活动、关节抗阻类运动、腕关节锻炼等,并在实施康复训练这一整个过程中,告诉患者训练要长时间进行坚持,并依序而行,让患者更为全方位地把握各项训练方式与其知识,防范产生错误的动作;同时,还能够让患者处于主被动训练的前提下,提升前臂功能得到康复的总速度,降低各类并发症的产生[6-7]。
综上,对于尺桡骨双骨折患者来说,在运用康复训练护理后,对比常规护理而言,能够得到十分良好且确定的护理效果,同时,还可以促进其前臂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改善,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