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存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19)
钼是一种稀有高熔点金属,凭借其优越的导热导电性、抗腐蚀性能、高强度高硬度及热中子吸收截面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钢铁、电子、航空航天和石化等行业。钼粉是生产钼合金及钼制品的重要原料,其产品质量直接影响着钼加工制品的品质和性能。因此,钼粉制备技术成为钼行业发展关键,钼粉制备工艺的研究成为钼行业的热点。
传统工艺制备的钼粉,常用于压制钼材、钼烧结制品的原料等,常见的制备工艺有:还原法、流化床还原法、羟基热分解法等。
(1)钼酸铵焙烧→二段还原法。该法是工业化生产的主要方法,生产的钼粉纯度较高,粒径通常在微米级别。采用四钼酸铵、二钼酸铵或仲钼酸铵为原料,煅烧成三氧化钼后,经二段还原的方法将三氧化钼还原成金属粉末。钼酸铵焙烧温度500℃~600℃,一次还原温度400℃~650℃,二次还原温度800℃~950℃。其反应分别如下:
x(NH4)2O·yMoO3·2H2O→xMoO3+NH3↑+zH2O↑
MoO3+H2→MoO2+H2O
MoO2+H2→Mo+H2O
李光宗等[1]以钼酸铵为原料,用四管煅烧炉在440℃~600℃下进行煅烧处理,然后以两段氢还原法制备钼粉,第一段温度为300℃~600℃,第二段还原温度为700℃~950℃,还原过程中,三氧化钼和二氧化钼进行60目筛分,钼粉进行160目筛分。试验表明,原料及产品在形貌上有一定遗传性,但调整生产工艺可以改变,其中调整煅烧阶段的工艺效果最佳;如钼酸铵形貌规则、均匀,则钼粉制备工艺和品质相对稳定。
(2)钼酸铵二段还原法。钼酸铵不经过煅烧,直接经一次还原(500℃~650℃)生成MO2,筛分后经二次还原(900℃~1100℃)生成钼粉。王沛丽等[2]以四钼酸铵(4.0μm~7.0μm)为原料,采用钼酸铵直接两段还原法,在哈勃转炉中进行一次氢还原,经五段升温,最高温度为635℃,得到MO2;在十八管炉中进行二次氢还原,经3段升温,最高温度为970℃,生产得到费氏粒度均小于2.8μm的钼粉。
(3)钼酸铵一次还原法。付小俊等[3]以钼酸铵为原料一次还原生产钼粉,由于高温及大的水蒸气分压,从而使钼粉的粒度长大,可得到粒度5μm左右的钼粉。在钼酸铵中添加不同粒度和比例的钼粉,可得到2.5μm~4.2μm的钼粉。
(4)氧化钼氢还原法。MO3一段还原法工艺简单,但工艺过程难控制,生产的钼粉粒度较粗,质量较差,如果以此钼粉为原料制备烧结制品,得到的烧结坯不够密实,延伸性能不佳,不能用于制备钼丝等产品。
在流化床内,气-固之间获得充分的接触,床内温度很均匀,因而反应速度快,同时能够较好地控制产品粒度及形貌。该法生产出的钼粉颗粒呈等轴状,粉末流动性好,有利于后续烧结制品。第1阶段和第2阶段,分别采用氨和氢作为还原气体,在400℃~650℃下将三氧化钼还原为二氧化钼,然后在700℃~1400℃下将MoO2还原成钼粉。
自从1889年蒙德用羟基法制备金属粉末以来,在欧美等国得到较快发展,我国于1965年在四川建设了第一座羟基工业化企业。在温度350℃~1000℃时的氢气氛围中,对羟基钼进行蒸汽热解处理,可制得粒度为2μm~4μm的钼粉,其60%~70%为表面不光滑且有凸关尖球型粉粒,含碳3.4%~3.9%,含氧5.8%。在湿氢气氛中进行脱碳处理后,于1100℃温度下再用纯净干燥的氢气进行脱氧处理[4]。
超细及纳米钼粉的制备技术,主要有等离子还原法、氯化钼蒸汽氢还原法、氯化钼热解法、三氧化钼蒸发态还原法、均匀沉淀-还原法等。
(1)等离子还原法。将非球形钼粉颗料加入到等离子体射流中,使颗粒表面或整体呈熔融状态,利用熔滴的表面张力而收缩,形成球形颗粒,然后用冷却射流迅速凝聚这种金属蒸气,从而获得比表面积高达200m2/g的金属超细粉末。该法所得钼粉平均粒径为30nm~50nm,适用于热喷涂用的球形粉末。微波等离子法制备的纳米钼粉纯度较高,形貌较好,松装密度更高,但生产成本较高。
(2)氯化钼蒸汽氢还原法。研究人员用MoCl5与MoO2C12的混合物为原料,采用等离子氢还原法,工艺参数:200A和120V,温度3200℃,氯化物耗量100g/min,氢耗量为74L/min,产率90%,获得比表面积9.6m2/g,含氧量0.6%的超细钼粉[5]。Hermann C.Starck公司用纯氢还原MoCl5或MoCl6制得1nm~50nm,杂质含量<1000mg/kg和<200mg/kg的钼粉。
(3)氯化钼热解法。以钼精矿(MoS2)为原料,在250℃~300℃下,与氯气反应生成MoCl5,其反应式为:2MoS2+5C12→2MoCl5+2S2
经高温加热分解得到纯钼粉产品,其反应式为:
2MoCl5→2Mo+5C12↑
该法工艺简单,生产的产品纯度高,可作为金属或非金属表面涂层材料,以增强材料耐腐蚀和耐高温性能。但该法对原材料纯度要求高,且生产中使用了氯气,需注意环保及安全问题。
(4)三氧化钼蒸发态还原法。赵瑞新等[6]以管状电炉为试验设备,在770℃~800℃下进行三氧化钼蒸发态的氢还原制取超细钼粉的探索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温度下,三氧化钼的挥发率随时间增大,并在60min后减缓;粉尘-气体混合物的浓度对钼粉的粒度有显著影响,可改变蒸汽中MoO3的浓度来控制产品粒度。Kojis等[7]将高纯MoO3粉末置于舟皿中,放入1300℃~1500℃的预热炉中蒸发成气态,在流量为150mL/min的H2-N2气体和流量为400mL/min的H2的混合气流的夹载下,MoO3蒸气通过还原生成超细钼粉,该法可获得40nm~70nm的均匀球形产品。
(5)均匀沉淀-还原法。陈敏等[8]以仲钼酸铵为原料,配制成溶液,加入氨水、浓硝酸及草酸等制备钼酸沉淀,煅烧得到三氧化钼,然后放入改造的推舟还原炉进行氢还原。该法制备的钼粉呈球状,粒度均匀,平均粒径66.8nm。
钼粉是钼材料加工制品的重要基础原料,现代新材料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钼粉的性能和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国超细及纳米钼粉的制备工艺,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相信未来该领域的研发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