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春花
胡耀邦在家中
1933年1月,年仅18岁的胡耀邦奉命从湘赣苏区来到中央苏区首府瑞金工作。不久,由少共中央局派到闽西宁化、清流巡视少儿工作。5月到中央苏区儿童局工作,担任中央苏区儿童局书记。8月,担任中央苏区反帝拥苏总同盟宣传部部长兼青年部部长。9月,调任少共中央局秘书长。1934年10月,从瑞金出发,参加长征。他在瑞金生活、工作的时间总共还不到两年,时间虽然不长,却与瑞金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结下了纯真的友谊。
胡耀邦来到中央苏区后,发现这里的孩子很少上过学堂,普遍存在文化知识水平低的现象。为了提高苏区儿童的文化知识水平,在中央苏区近两年时间里,胡耀邦为苏区共青团和苏区儿童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胡耀邦根据自己在湘赣苏区担任儿童局书记时,抓少儿工作的经验,再结合中央苏区实际,在瑞金创办了中央苏区儿童局机关刊物——《时刻准备着》。该刊于1933年10月5日创办,到1934年7月25日终刊,一共出了18期,每期发行4000份。刊登的文章短小精悍,内容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深受苏区儿童喜爱。广大苏区儿童通过该刊物,不仅提高了文化知识水平,而且陶冶了心灵、培养了共产主义世界观。在创刊号上,胡耀邦发表了一首诗,诗云:你们是贫苦工农的小弟妹,我们是从小做工的苦姐哥,我们都是皮安尼儿(英译意“先锋”),我们要时刻准备着!在创刊号的“识字栏”内,他还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配诗来教大家识字,如学习“狗”字,配诗云:“狗儿汪汪叫,见了主人跳两跳;国民党也像一只狗,见了帝国主义就把尾巴摇一摇。”
1933年9月27日,胡耀邦在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刊物《红色中华》第113期“党的生活”栏目,发表了一篇《共产青年团领导之下的苏区共产儿童三个月的活动情形》的文章。文章详细地总结了1933年红五月以来苏区儿童团的各项工作。在充分肯定红五月以来三个月工作成绩的同时,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缺点:一是有些地方对少儿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很好理解儿童工作的重要性;二是实际工作中存在某种“左”的倾向,如有些地方拒绝中农子女加入儿童团等。据此,他提出了“目前儿童局的三大工作”:第一是加强阶级教育,第二是大力发展组织,第三是在全苏大会前大规模地慰劳红军。最后,文章号召:“苏区的皮安尼儿们,学习我们过去的经验,努力执行共产青年团、中央儿童局给我们的任务,我们是皮安尼儿,我们时刻准备着!”
另外,还利用少年儿童喜欢唱歌的特点,通过唱歌来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增强爱国情怀,在他的领导下,苏区广大少年儿童积极投身到苏维埃的各项建设中。比如,在扩红运动中,儿童团员首先动员自己的哥哥和父亲去当红军,然后唱着革命歌曲到符合参军条件的人家里,宣传当红军的革命道理,一直唱到对方同意参军为止。如果发现哪家有搞封建迷信、吸鸦片、赌博、不讲卫生等陋习时,儿童团员就会到那家里,唱着革命歌曲宣传树立新风、反对旧风俗、旧习惯的道理。
1985年10月,胡耀邦在甘肃成县时与群众交谈
1933年秋,胡耀邦担任少共中央局秘书长。他自从接任少共中央局秘书长后,十分重视《青年实话》的组稿、印刷和发行工作。《青年实话》是少共苏区中央局1931年7月1日在永丰县龙冈创办的进步刊物,后来迁入瑞金。由于《青年实话》总编辑部设在瑞金,而总发行所和印刷所则设在长汀,所以他经常骑马往返于瑞金与长汀之间。有一次,胡耀邦为了及时排印和校对《青年实话》,骑着马冒着雨从瑞金赶到长汀。当时天已经黑了,他来不及吃饭就赶到印刷所交代印刷任务,一直忙到深夜,校对和排印好后才休息。《青年实话》印刷所原来是长汀碧香楼印刷所,老板名叫廖友明。胡耀邦与他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廖老板经常看见胡耀邦工作到深夜,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对他忘我工作的革命热情十分钦佩,会特地嘱咐老板娘煮一碗米粉或鸡蛋给胡耀邦做点心。
《青年实话》开辟有“团的建设”“农业知识”“轻骑队”“每期一歌”等栏目。经常刊登一些扩红支前的模范,以此教育激励团员青年踊跃参军参战,如《青年实话》二卷九号以“瑞金扩大红军两个光荣的模范”为题,刊登报道“瑞金砂心区砂排和碰岽两个团支部的全体团员加入红军后,紧接着武阳区的模范少队整排共35人,其中团员19名也全部加入补充团当红军去了,现在砂心区的兰芬团支部也全部加入红军……”为了促进苏区干部改进工作作风,促进苏维埃政府的廉政建设,《青年实话》“轻骑队”栏目经常会曝光一些干部作风问题,如《青年实话》二卷二号“轻骑队”栏目以“青年部长一去不回”为题报道:曾担任过少共公略县(苏区时期,为纪念红三军军长黄公略,在吉安东固设的一个县)县委书记的易道洲,1932年9月间,由少共江西省委派到后方政治部担任青年工作部部长,他到任两个多月了都不积极开展工作,去后方医院巡视工作,也不指出任何问题,马虎了事,开会时也不发表一点意见,工作消极怠工,每天吃了饭就跟人打架、玩耍,后来干脆装病请假回家去了,一个多月了也不返回工作岗位。这篇文章一刊登,立即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人都有自尊心,有谁愿意在公开场合露丑,所以,这对于改进苏区干部工作作风是很有好处的。
赣湘闽粤四省百县林
《青年实话》版面灵活,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富有青年朝气,所报道的除苏区内外重大事件外,主要是苏区青年所关心、并且乐于接受、急于了解和掌握的革命道理、工作经验、科技生活常识以及文学知识,《青年实话》还常常围绕苏区青年所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它适合青年人的需要,深得苏区广大青年的喜爱,所以发行量最多时达到2.8万余份,仅次于《红色中华》报。
年轻的胡耀邦精力旺盛,既有火一般的工作热情,又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他经常夜以继日工作的佳话,至今仍然在江西福建两地流传。
1958年3月15日至23日,江西、湖南、福建、广东4省的共青团省委,在红都瑞金联合召开共青团工作观摩会议。来自江西省34个县、湖南省18个县、福建省26个县、广东省22个县,4个省共100个县的167名共青团代表出席会议,故这次会议又称为“四省百县会议”。当时担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亲临红都瑞金指导会议的召开,并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讲话。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胡耀邦第一次到赣南视察指导工作。会议发布了《赣湘闽粤100个县共青团工作观摩学习的联合公报》。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在胡耀邦的带领下,来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活动过的沙洲坝观音岭山头植树造林。胡耀邦站在山顶上,凝望着沙洲坝方向,回想着当年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领导下,自己在这里生活、工作、战斗的点点滴滴,顿时感慨万千。胡耀邦从1934年离开瑞金到1958年重返瑞金,有24年时间。24年弹指一挥间,当年苏区的“红小鬼”已经成长为团中央的领导。胡耀邦丝毫不减当年在少共中央局工作时的劲头,和青年人一起挥锹抡镐,干得满头大汗,一天时间就整地造林50亩。代表们在园林西处还建了一座砖木结构园门,并按照胡耀邦的提议将这片园林取名为“赣湘闽粤四省百县林”(简称“百县林”)。同时,代表们还合拟了“四省的友谊似果树花开红满地,百县的劳动为大地河山成园林”楹联,悬挂于园门两侧。
“文化大革命”期间,“百县林”遭到了严重破坏。1978年5月,共青团瑞金县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作出了重建“百县林”的决定。同年9月27日,胡耀邦在北京亲笔为“赣湘闽粤四省百县林”题字。如今,这片“百县林”早已经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成为赣州首个5A级景区——中华苏维埃纪念园的核心区域。每当人们在“百县林”休闲、游乐、散步、锻练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怀念敬爱的胡耀邦。
胡耀邦对赣南老区充满感情,时刻牵挂着赣南老区人民。1980年12月8日,当时已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尽管工作十分繁忙,日理万机,可他仍然挤出时间,来到赣南视察指导工作。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胡耀邦第二次莅临赣南指导工作。他对赣州的城市建设和赣南的农业农村工作十分重视,并作了重要指示。尤其是后来,当他看了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考察队赣南柑桔基地考察组在赣南实地考察后编写的《江西赣南地区适于建立我国柑桔商品基地》的简报后,十分高兴和重视。因为他知道赣南的气候、雨量和土质,的确十分适宜种植柑桔,所以特地将简报批转给中共江西省委,并且亲自给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白栋材写信,对赣南发展柑桔生产提出了“以大力支持个体种植为主,集体专业承包发展种植为辅”的方针。
胡耀邦的这一重要指示,使赣南各级党政组织对发展柑桔生产的思想大大解放。各级领导据此迅速调整政策,制订规划,提出措施,狠抓落实,从此全区柑桔生产出现了一个全面大发展的局面。如今,赣南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柑桔之乡”“脐橙之乡”,特别是脐橙生产已经成为赣南的一大支柱产业,大批农民靠种植脐橙发家致富。每到脐橙收获季节,品尝丰收喜悦的果农们都忘不了胡耀邦总书记对赣南发展柑桔生产的关心和支持。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逝世后,为了表达瑞金人民对胡耀邦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中共瑞金县委、县人民政府派人专程运了100棵“百县林”的松树,种在了他骨灰安葬地,即共青城墓地。
少共中央局旧址——瑞金沙洲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