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德育渗透的研究

2020-12-08 10:51牛静民
数码设计 2020年16期
关键词:初中德育信息技术

牛静民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传递。通过将教育纳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在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培养中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发展,提高学习实践中的道德素质和获得现代信息技术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团队精神、科学专门知识和父权意识,并提高信息技术在学生长期发展实践中的价值。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6-0240-01

引言: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扩散到各个行业和行业。的确,信息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和良好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社会组织得不太好,一些不太擅长的人利用信息技术影响人们的生活,破坏社会的安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不仅是一种重新定位,也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因此,必须在中学继续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

1 初中信息技术课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将德育初等教育纳入我国不断改革的技术初等教育进程,是我国国民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广泛社会发展的教育改革目标之一。为此,小学教师不仅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的基本信息技术,还要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除了基础信息技术之外,提高學生的素质还促进学习过程,使他们对自己的权利有正确和科学的看法。而另一方面,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期间展开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前属于信息化时代,具有较快的信息传播速度,而且网络信息内容繁杂,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尽管信息化时代提供给人们诸多的便利性,使得人们具有更好的生活方式,但是也会由于信息内容的复杂性、负面性,影响到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互联网上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对于身心处于发展状态中的初中生来说,不良的信息很容易对于初中生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时,应该积极地把握教育机会,在传授基本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建设,正确指引其认知以及理解周围事物,培养其优秀的价值观念。

2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德育渗透的策略

2.1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在一个迅速发展的社会中,有些人利用信息技术帮助人们购物、聊天,从而促进社会交流和经济发展。但也有一些人并不是在寻找新技术来制造社会矛盾,进行网络诈骗,散布谣言,产生不好的舆论,对社会产生如此多的负面影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在网络上谈论这些不正当现象,思考如何指导学生向他们传达他们所面临的危险和后果,促使学生将社会行为排除在心里,从而在网络上形成正确的态度。在“Internet访问”课程中,您将通过帮助学生安全、合法地访问Internet来了解网络安全。鼓励学生打击非法分子,方法是利用信息技术知识丰富学生的精神,利用消极网络做法作为教材,从而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向网络文明和安全领域的学生介绍电影《非常24小时》,让他们了解黑客和非法罪犯的危害,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风险的认识,并通过不泄露个人信息安全地上网。

2.2引进德育内容以改进教育。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材中,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重要标志。但是,在本教程中,您通常离学员很远,这使得您的学习内容很难与学员相匹配,从而影响了本教程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教材,扩大教学内容,不断将教育知识纳入教材,从而使学生有机会提高教育水平,同时提高知识水平。因此,z可以b.教师在课堂上学习“图像采集和编辑”时,制作自己和肖像的照片。这些教材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教程中传播关于肖像权利的知识,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教育水平。或者,在机器人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采取行动,促使他们从持续失败中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学习毅力的能力。

2.3促进合作,发扬集体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是我们学生未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社会”成功必不可少。通过有意识地促进信息技术小学的合作意识和实践,在一个环境中成长的学生能够轻松地与他人交流和有效地合作,在实践中分享,相互包容和促进,共同为团队做出贡献。教师将团队合作的实际任务汇集在一起,为团队合作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找出他人的优缺点,实现合作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IT教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个性进行分组,并制定激发学生情绪的任务,以便用一些困难的任务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成果。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技能时,教师组织学生借助幻灯片介绍某一事物,或是家乡的特色,或是某一种商品,小组内自主决定。配合分工与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分别负责资料查询、艺术创作和修改整合,借助插入效果、自定义动画和超链接等打造生动的演示文稿,使学生在合作实践中对演示文稿的使用和认识更加深化,实现信息技术技能的拓展,提升学生协作共进的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结语: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能够了解网络安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创造正确的互联网价值观。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IT教师在此过程中应立足于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推广思想的政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通过培养爱国主义、集体合作精神、竞争意识、社会道德和自信,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段宝青.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J].科技资讯,2019,17(14):229-230.

[2]宋振委.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378-379.

[3]鲜金.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一).: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8:52-53.

猜你喜欢
初中德育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