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0-12-08 02:26王秀玲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新时代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要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提高其教学的实效,充分发挥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作用,就要准确把握课程的意识形态性,坚持正确的政治和价值引领;创新话语体系,提高理论的说服力、感召力;强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改进和完善考核方式,实现学习和考核的有效对接。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学效果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11.015

中图分类号:G4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11—0068—04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1],在我国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充分发挥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作用,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准确把握课程的意识形态性,坚持正确的政治和价值引领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国“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2]加强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事关高校办学育人正确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1]。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属性,其基本功能在于通过对学生开展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历史认同、现实认同和未来认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因此,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高校更好地履行育人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领域的交锋愈加激烈。高校是各种社会思潮的重要汇聚地,广大学生正处在思想活跃期,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这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始终牢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意识形态性,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尤为重要。当前,有些教师无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功能定位,为了提高课堂抬头率,不惜主动迎合学生的口味,在课堂上大讲野史轶闻,天马行空。还有些教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视为单纯的通识教育课,过分注重教学手段和形式的创新,忽视了对学生价值判断和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正确的政治引领、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是密切联系的。对广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一定要以知识传授为基础,离开了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知识传授,也会迷失方向。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定要正确处理课程的意识形态属性与知识性的关系,决不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单纯的知识传授课。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只有坚持课程的意识形态属性,才能正确发挥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功能,帮助广大学生廓清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引导学生自觉把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结合起来,自觉担当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

二、创新话语体系,提高理论的说服力、感召力

“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3]话语是一定思想的寄托和载体,话语体系承载着特定的思想价值观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体系承载着知识传递、思想引导、价值引领的功能,对能否有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实践认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充分发挥其思想引导功能,就要在改进和创新话语体系和话语方式上下功夫。

要进一步加强政治话语建设,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政治话语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來,随着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西方理论和话语体系在中国得到极大传播,多样化社会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长期并存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已成为常态,甚至“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4]。由于话语解释能力不能完全应对时代挑战,也就难以激发学生的认同。任何话语体系都在表达某种特定意识形态,都有其特定政治立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体系亦是如此。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做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释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存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统摄和引领作用,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进一步创新学术话语建设,增强学生的理论认同。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5]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神州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究其原因在于它是一个严密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客观真理性。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各种话语表达和话语竞争空前活跃,谁的话语和叙事能打动人,谁就拥有话语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能否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学术深度和理论高度如何。目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就事件讲事件,就概念讲概念,对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不能讲深讲透,这就很难帮助广大学生廓清理论迷雾,也就无法引起他们的理论共鸣,这已成为当前阶段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和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的重要因素。要强化学生的理论认同,就要在创新学术话语体系上下功夫。教师要不断夯实自身理论功底,不断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社会现实问题的研究和阐释,切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的良性互动,做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6]。

要进一步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使用的话语实际上一直是教材话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其教材话语主要是以政治话语的形式予以呈现。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虽历经多次修订,但教材在生动性、可读性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过程中,不少教师“偏重单一文本理论灌输的‘一言堂”,教学信息的传递是“单向传递而非双向交流”。[7]由于教师处于支配地位,教学话语宣教味道浓厚,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被调动起来,也就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任何一种话语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只有被受众选择和接受的传播才是有效传播,传播受众已经成为决定传播效果的最重要因素。”[8]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针对性,就要确立受众意识,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创新话语表达方式。要增强教学话语的大众化,对理论的阐释解读做到理解“深入”、表达“浅出”,使教学话语更贴近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表达意愿,将学生当作平等的对话主体,构建利于学生平等参与的双向对话方式,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

三、强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

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作支撑。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还要“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步形成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的教学方法体系,实现课程“教学‘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1],切实增强学生的有效参与。

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网络教学有机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有效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阶段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提高学生有效参与的重要手段。较之传统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注重传统教学方式与网络教学的优势互补,教学活动可在线下与线上同步开展。课前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完成相关教学资源及学习任务的推送,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由学生课前在线上自主学习掌握,这样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线下课堂教学环节,任课教师着重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对学生普遍关注的共性、热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过去,由于教学条件限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媒介、手段相对单一,加之受大班教学等因素制约,诸如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很难有效组织,师生之间有效互动不足,学生的有效课堂参与并不高。在混合式教学当中,教师既可用随堂小测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考查,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线上讨论,还可利用平台的线上交流互动功能同学生开展交流互动,及时做好解疑释惑。实践证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利于突破时间和空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制约,能够适应网络时代学生学习需求的新变化,开展有效教学互动,“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9],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唱主角、一言堂状况。

要重视社会实践教学,促进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良性循环。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10]理论教学主要是从理论层面帮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深化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实践教学着重从实践层面帮助广大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主动担当时代责任。2015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创新推动学生实践教学”[2]。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限于各种因素制约多是以微视频展示、课堂演讲、情景剧表演等方式进行,社会实践教学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任何理论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才能进一步增强说服力。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说服力,就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6],积极拓展课程教学空间。要不断完善社会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创新社会实践教学形式,丰富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和载体,改变社会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广泛性不够等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學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理论走出教材,让课堂走向社会,才能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1]。

四、改进完善考核方式,实现考核与学习的有效对接

课程考核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评价方式虽已日趋多元化,但仍然存在考核形式单一、重知识考核轻能力考核等问题。2015年,中宣部、教育部发布《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指出,要“坚持知行合一原则,创新考试考核办法,探索建立科学全面准确评价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2]。根据课程自身特点和规律,创新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实现结果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课程考核的导向作用,是新时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重要抓手。

期末结果性考核要加强对能力的考核,做到能力考核与知识考核并重。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期末结果性考核多以统一开卷考试为主,这种考试模式比较偏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核,被很多学生调侃为“网络时代下的人工信息检索”,容易出现上课不听课而考试得高分的现象,很难达到准确评价教学效果的目的。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发挥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作用,就要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注重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要遵循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认知规律,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试题类型,丰富考试内容,提高命题质量,做到既能有效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能有效评价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除集中统一考试外,还可以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等开放式、实践性方式进行考核,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要加强过程考核,实现考核和学习有效对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必须“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9]这一要求自然也适应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目前,不少学校围绕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考核进行了有益探索,但依然存在着考核形式简单化等问题,很多学生只关心产出不关心投入,不到课、不听课等情况依然突出。因此,通过合理设置考核内容,“建立过程性动态考核方式,全程分阶段多次考核,使考核真正成为教学的内在环节”[11],实现学习和考核有效对接,显得非常必要。在课程考核的基本导向上要着力凸显过程考核的重要性。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进行随堂评价,考核评价学生课堂到课、参考资料阅读、测试完成、讨论参与、课程作业完成等情况,细化课堂教学管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还可针对学生实践教学参与情况进行实践考核,主要考核课堂讨论参与、情景剧表演、微视频制作与展示、社会调查报告撰写等实践教学参与情况。如在微视频的制作与展示环节,可要求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由任课老师和学生根据主题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资料是否详实等情况作出评价。实践证明,通过合理设置考核指标,进行分阶段过程考核,既能强化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又能“合理区分学生考核档次,避免考核走形式”[1]。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要在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就要坚持面向学生,牢牢把握课程的意识形态性,创新话语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和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有效补充作用”[2],改进完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Z].教社科〔2018〕2号.

[2]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Z].教社科〔2015〕2号.

[3]王治河.福柯[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4]韩庆祥.话语体系建构的核心要义与内在逻辑[N].学习时报,2016-10-31.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

[7]宋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8]段钢,汪仲启.互联网时代主流话语传播要强化受众意识[J].红旗文稿,2017(01).

[9]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Z].教高〔2018〕2号.

[10]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5号.

[11]吴潜涛,王维国.增强亲和力、针对性,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2).

[责任编辑:周海秋]

Reflections o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n the New Era

WANG Xiuling

(College of Marxism,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51,China)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the key cours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n the new era, if we want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mprove it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give full play to its role in implementing the key course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we must accurately grasp the ideological attributes of the course and adhere to the correct political and value guidance, innovate the discourse system to improve the persuasion and inspiration of the theory; strengthen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to improve students'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assessment methods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Key words: new era;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teaching;teaching effect

收稿日期:2020—04—28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工业大学重点教改项目“‘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系列改革”(项目编号:2018108)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秀玲(1977—),女,内蒙古四子王旗人,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清代礼制史,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新时代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