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2020-12-08 05:32:18徐国英吴惠红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依从性病情

徐国英,吴惠红

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上复发率以及致残率较高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自理能力障碍、情感缺失以及思维缓慢等,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极大影响。处于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已消除幻觉等不良症状,自知能力也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这就易加剧其内心负担,严重者还会导致心理疾病,而使病情不断加重。同时,处于康复期的患者自尊心也会随之增强,这时易产生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病情的恢复。因此,及时选择科学高效的护理方式对于进一步促进患者病情以及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1-3]。自我管理教育是国内外用于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其核心理念是强调患者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中心作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本研究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入组;②患者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相关诊断标准;③病情不属于急性发作期。排除标准:①患者有认知障碍;②伴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③有酒精及药物过度依赖性。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31.3±2.1)岁;病程0.5~5.1年,平均病程(2.9±1.5)年。研究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19~41岁,平均年龄(31.2±2.2)岁;病程0.6~5.2年,平均病程(3.0±1.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即常规性的药物服用指导、护理干预及心理方面的健康知识宣讲。

1.2.2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自我管理教育护理,具体措施:①建立健康档案,详细了解并记录患者的基本个人信息、实际病况以及自我管理情况等。②护理人员注重同患者良好关系的建立,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交谈,讲述与自我管理教育相关的知识,同时介绍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后实现康复的案例。③制定详细的自我管理教育方案,依据患者的实际状况给予针对性的自我管理教育指导,包含疾病内容、药物合理使用方法、疾病复发先兆辨别、自我护理方式以及自我调节等方面的知识,叮嘱患者严格依据护理人员所制定的方案完成对自身的有效管理,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自我管理状况实施科学的监督及指导,同时主动对患者所获取的自我护理成绩进行鼓励,进而增强患者对后续治疗的配合度。④开展知识讲座,每周1次,引导患者彼此之间主动进行交谈,交流疾病治疗经验等,同时对患者内心存在的疑惑及时进行解答,依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⑤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1个月内两周1次,之后每月1次,叮嘱患者出现异常状况时及时电话询问医生;要求患者每3个月到医院进行1次复查,需家属陪同,以便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恢复状况,给予针对性的健康知识指导,加快患者病情恢复。

1.3 观察指标

1.3.1 用药依从性与疾病复发率 用药完全依从指患者完全自觉按照医嘱服用药物;部分依从指患者存在偶尔忘记服药现象;不依从指患者自主换药或擅自停药。复发判断标准(随访期间凡符合下述之一即为病情复发):①病情恶化或出现新的症状;②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5个条目(概论混乱、装相作态、猜疑、幻觉、异常思维)中任何一项评分达5分或至少2项评为4分;③患者因本病致死或自杀者。这两个指标均于患者护理后1周评定。

1.3.2 BPRS与SDSS评分 BPRS量表共测评18项,根据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现场交谈情况对每项按0~7级评分,总分18~126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病情越重。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共测评10项,按0~2级评分,得分越低表明患者自身社会功能越好。这两个量表均于患者入院时、护理后1周评定。

1.3.3 生活质量 运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中文版进行评估。该量表分为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症状和副作用3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分值均为0~100分,得分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好。量表分别于患者入院当天、护理后1周以及出院时进行评定。

1.3.4 自护能力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估。该量表分自我护理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技能4个维度43个条目,每条目为0~4分,11条为反向得分,总计172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护能力越强。此量表分别于患者入院当天、护理后1周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用药依从性以及疾病复发率对比

干预后1周,研究组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以及疾病复发率比较[n=60,n(%)]

2.2 BPRS、SDSS评分对比

入院时,两组患者BPRS、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1周,研究组患者的BPRS、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BPRS、SDSS评分比较(n=60,分,

2.3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研究组SQLS中的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症状和副作用3个分量表评分于入院当天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于护理后1周和出院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SQLS评分比较(n=60,分,

2.4 自护能力评分对比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ESCA 4个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1周,研究组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ESCA评分比较(n=60,分,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病因较复杂的精神疾病类型之一,其病程较长,极易对患者的生活以及生存质量造成影响。临床上多使用药物治疗,但长时间的用药一定程度上使患者产生抗拒心理,进而降低其用药依从性,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相关研究显示,持续治疗以及改善患者社会功能会对预后产生积极影响[4]。因而,在临床治疗期间选取合理的护理方式对促进患者病情改善、增强治疗效果有益。自我管理教育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进行心理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导,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改善,患者能主动讲述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使护患之间形成一种平等的关系,可有效促进患者生活以及生存质量改善[5-6]。

对出院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生活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并有助于患者形成健康的行为,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SQLS中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症状和副作用3个分量表的评分于护理后1周和出院时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应用自我管理教育有助减轻患者压力,促进患者生活以及生存质量改善。分析原因可能为:通过开展疾病知识讲座以及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以及服药等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有效减少了患者焦躁、害怕等负面情绪;加强患者彼此之间的交流,有效促进了患者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使患者的社会功能得到改善,进而很快地融入正常生活。

在自我管理训练中,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自我管理的方法,掌握更多的关于精神疾病方面知识,以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并增强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且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给予患者自我管理教育指导可有效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的可能性。分析原因可能为:自我管理教育指导使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减少了自身的错误认知,进一步加强对用药以及后续治疗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使患者治疗配合度提升。同时在患者出院之后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确保患者能自行服药,并在发生异常状况时能积极寻求救治,可有效减少患者自身因无法耐受药物副作用而出现停药等不良事件,进而减少疾病反复率,使患者尽快恢复。

研究组患者的BPRS、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自我管理教育指导可有效减轻对患者社会功能的损伤,促进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改善。此外,研究组患者的自护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自我管理教育指导可有效促进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掌握,提高患者责任感,减少对疾病错误认知,进而使患者的自护能力得到增强。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依从性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3:00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14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12-02 16:50:22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食管疾病(2015年3期)2015-12-05 01:45:09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