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解读
——解读楚国传世名篇《楚辞·招魂》

2020-12-08 04:31黄曼姝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硕士研究生在读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0年11期
关键词:楚怀王战国时期宫殿

黄曼姝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硕士研究生在读

《招魂》是《楚辞》中独具特色的一篇。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 年)在诗中写到“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1],呼唤楚王的灵魂回到楚国来,词句极为凄婉,情景交融。

楚国末年,君主昏庸,奸臣当道,贵族统治阶层腐败黑暗,国家上下人心惶惶。而心怀天下的三闾大夫仍不怨恨楚怀王(前355年—前296 年)对自己的背叛与舍弃,依然声声召唤自己曾经的知己,呼唤那个曾经胜魏灭越、战功累累的楚怀王归来。“朱明承夜兮,时不可淹……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去归来兮,哀江南。”[2]全篇11 句“魂兮归来”,浸透了诗人的血与泪。

然而,除了能从《招魂》中读到诗人的家国之情外,辞中对神话传说的讲述以及对楚怀王故居的宫室、美女、饮食、歌舞和游戏之盛况的描写,也能成为研究古代建筑的借力之处。中国汉代以前保留下来的建筑遗迹极少,历朝历代的皇宫庙宇大多在战火中被毁灭或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了。只能借助古代墓葬出土的明器、壁画和古文中的描写叙述等来推测古人的生活和建筑。本文提取《楚辞·招魂》中对于楚怀王宫殿建和建筑装饰的描写,尝试对当时的建筑做出解读。

1 历史背景

春秋时代,各个诸侯国互相讨伐兼并,到战国时代后形成战国七雄。战国时期,铁工具的普遍应用、生产力的提高与社会生产关系的改变,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扩大了社会分工,促进了商业与城市经济的繁荣。同时,士大夫阶层的知识分子在学术上的“百家争鸣”,引起了文化上的空前活跃和发展。在这样的社会基础上,反映在城市和建筑上的是大都城的出现,大规模宫室和高台建筑的兴建,以及瓦的发展和砖的出现,建筑的装饰纹样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 建筑解读

2.1 宫殿建筑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包括人们对建筑的思考,在“奢靡”和“节俭”的矛盾中争论不休。在墨子的《墨子·辞过》中,墨子就提出“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凡费劳财力,不加利者,不为也。……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3]这里就反映了墨子反对建筑的铺张浪费,反对君主向百姓横征暴敛来营造自己的宫室,导致国家无法应对饥荒之年,百姓穷困。然而,有些人则主张大规模建设城市,以此来活跃经济。例如,管子的“非高其台榭,美其宫室,则群材不散”“不饰宫室则材木不刻胜用”[4]等思想。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战国时期的统治阶级热衷于大兴土木,“是时也,七雄并争,竞相高以奢丽,楚筑章华于前,赵筑丛台于后[5]。”

楚怀王在位期间,破格任用屈原等人进行改革,大败魏国,消灭越国,扩充楚国疆土,楚国国力强盛。于是在经济繁盛的楚国,楚怀王开始建造奢华的宫殿。“高堂邃宇,槛层轩些。”[2]中国传统建筑的抬梁式形成于春秋时期,后多用于宫殿、庙宇、寺院等大型建筑。从“高堂”可以推测,当时楚国的宫殿已开始采用抬梁式的建造手法,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从而形成高大少柱的内部空间。从后文中的“红壁沙版,玄玉之梁些”[2]可以看出,当时的宫殿中有红漆的墙壁、丹砂图面的护版以及如黑玉一般的大屋梁。文中对于屋梁的着重刻画可以看出屋梁在当时的建筑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从体量上还是功能上,梁架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玄玉之梁”可以看出,当时的建材加工工艺采用了使用特殊涂料对木材表面进行涂刷,以达到防水防蛀的效果,可见建筑加工手法已日渐成熟。

对于“邃宇”一词,有可能是指房间进深大,也有可能体现了中国古建筑出檐深远的特点。中国古建的出檐多是由斗拱向外出挑形成。在历史上,斗拱的前身是一种斗状的柱头,属于柱的一部分,这样的构造方式从周代持续到汉代。即处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可能还没有悬挑出檐的斗拱结构,而只有横向的托架,建筑出檐的任务则由“仰观刻桷”[2]的椽子来完成。

也许更合理的推测是:“邃宇”指的是建筑的进深,或者庭院的层层嵌套使得宫殿显得深邃。根据《仪礼》一书所描述的礼节,春秋时代士大夫的住宅,前部有门,为一个面阔三间的建筑,中央明间为门,左右次间为塾。穿过门和院,就是住宅的主要部分—堂。堂是生活起居和接见宾客、举行各种典礼的地点。堂的左右是东西厢房,堂的后部是寝卧的室。这样的住宅平面布置,一直延续到汉朝初期都没有很大改变。从住宅的资料来看,当时的建筑已开始讲究建筑群的布局,由此可推测地位更高的皇宫的平面布置应更加复杂、更加讲究。

栏杆在中国古典建筑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栏杆和台基一起,在建筑群及建筑本体中起到非常显著的构图作用。栏杆古作“阑干”,又有“轩槛”“槛栊”“阶槛”之分。文中的“槛层轩”指的是层层叠叠的“轩槛”,这里的栏杆采用的是实心栏板。实心栏板上往往雕刻有精美的花纹,以显示皇宫的地位。“层”一字让大家想到宫殿建筑形制复杂、层次丰富。

2.2 建筑装饰

战国时期虽有“反对铺张浪费以节省民力”的声音,但统治者仍力求宫殿的华丽奢侈,集全国之力来为自己建造宫殿,再收集各种珍稀的材料、稀奇的贡品来装饰自己的宫殿。从门窗来看,“网户朱缀,刻方连些”[2],就是对门窗花格子的描述。古代工匠在窗棂中雕刻出极为细致复杂的木雕,并且将这些镂花涂成红色,用来装饰门窗。“砥室翠翘,挂曲琼些”“翡翠珠被,烂齐光些”[2]体现了当时的楚国人民对青铜器和玉器的雕刻已达到十分成熟的水平。从战国时期楚地出土的文物就能看出楚人对雕琢玉石的喜爱和崇拜,在奢侈的皇宫中更是充满了各种名贵的玉石珠宝,如蟠虺纹玉璧(战国早期礼仪用玉,湖北省荆州市熊家冢墓地出土,见图1[6])。

图1 蟠虺纹玉璧

楚国虽地处偏远,但由中原血统和蛮夷民族交融而形成的楚国人民创造出的文化富有极强的生命力,楚人的太阳崇拜、凤凰崇拜都充满了浪漫神秘的想象力,使得这一民族极其爱美和崇尚装饰。与中原文化的龙崇拜不同,楚文化的神是凤凰,这使得楚国的装饰大多是柔美繁复的饕餮纹、凤纹、云纹、波纹和涡纹等花纹。“蒻阿拂壁,罗帱张些”“纂组绮缟,结琦璜些”“翡帷翠帐,饰高堂些”[2],都是对宫殿里用丝绸、丝带、罗纱、帷帐等轻柔飘摇的布料进行装饰的场景的描述。

垂壁间、中庭、殿堂里到处布满了这样的细软的帷帐构成的装置,楚人还会将美玉系结在丝绸上,和丝绸一起随风摇动,发出清脆美妙的碰撞声。“仰观刻桷,画龙蛇些”,甚至在建筑结构构件上也画上了图腾彩绘。而龙和蛇的形象是弯曲缠绕的,也符合楚人的柔美婀娜的审美标准。楚国多出美丽的女子,“九侯淑女,多迅众些……容态好比,顺弥代些……蛾眉曼睩,目腾光些。”[2]这样场景,女子们曼妙的身姿和流转的目光,定是要用轻纱薄幕来配,如风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棉袍(马山1 号楚墓出土,见图2[6])。

图2 风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棉袍

2.3 皇家园林

“园”,随着农业社会的产生便已出现。最早的时候,园是用作生产的果园、饲养动物的兽园。在发展的过程中,园开始逐渐增加游览享乐的作用。中国最早、最大的园林是3000 年前周文王的“灵台,灵沼”。根据《诗经》中的描述,这是一个有山有水有建筑的园林,而且是经过大规模人工改造的自然环境。自此,历代的皇帝都开始设置自己的皇家园林—“御园”,如春秋战国时代的“章华台”“丛台”,秦汉的“上林苑”等。大约在汉代以前,匠人们只是将自然景色做调整以满足宫廷使用的需要,园林内大部分还是自然的产物。所以在战国时期,皇家园林依然是在自然环境中开辟出可供游玩的场地,其中之景大部分保持了自然的原貌。《招魂》中也有对楚怀王御园的描写,“川谷径复,流潺湲些”“坐堂伏槛,临曲池些”“紫茎屏风,文缘波些”[2]。楚怀王的御园中有曲折的路径、潺潺的溪流,人们可以坐在池塘边的建筑中倚着栏杆,欣赏自然美景。

3 结语

楚国,从一个被周王朝驱逐到蛮夷之地的弱小部落,发展成为可与秦、晋争霸的一方大国,楚国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实力在历史上都一度到达极盛顶峰。楚国在世800 年,给世人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文化财富,包括无数珍贵的青铜器、漆器、丝绸及其制造工艺,躲过了秦朝大火的精美的诗词歌赋,神秘浪漫的音乐美术技艺,优美的舞蹈。更重要的是,在强大的国力下,楚国建造了雄伟的宫殿建筑,传承了建筑建造技艺,又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带来了发展和创新。历史风云变幻,楚代的建筑虽大多毁于战争的大火,但从古人的文字记载中,其辞藻的华丽和歌颂的崇敬之情仍能给大家带来无限的遐想。

猜你喜欢
楚怀王战国时期宫殿
试论战国时期的楚墓人殉
神秘宫殿
楚怀王贪小失大
记忆宫殿
“剪碎”与“凑成”
楚怀王:我也曾雄才大略
端午节
孟子说仁德
阿掘的宫殿
诈与妄 奚可焉 凡出言 信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