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筑梦·出彩”视域下高校资助工作内涵建设

2020-12-08 01:11郭红玲霍凌杰曹一鸣朱梦瑶
山西青年 2020年7期
关键词:资助困难家庭

郭红玲 赵 硕 霍凌杰 曹一鸣 朱梦瑶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2018 年6 月29 日至30 日,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届委员会六次全体会议暨省委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心共筑中国梦。早在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调研指导时的讲话中就已经明确地把中原出彩与中国梦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习主席的一番话不仅照亮了河南的发展之路,更点燃了亿万中原儿女的奋斗激情。中原要出彩,不仅要谨遵“四个着力”重大要求,坚持推动发展,紧抓党建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注重人才培养,尤其是高校的人才培养。大学作为国家人才的培养基地,如何才能让每一位同学都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正是高校资助工作的核心所在。

早在2007 年,我国已颁布实施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 号)及其配套办法。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这一系列政策体系的形成,有效地帮助了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避免因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而影响学生的成才之路。虽然目前高校资助工作基本实现了经济资助全覆盖,整体已经发展至一个较高的水平,但仍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一、高校资助工作的现状及不足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国家政策日趋完善,高校资助工作也基本上实现了贫困生资助的全覆盖,我国现行资助体系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广大贫困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高校现行学生资助体系重点在于贫困学生的经济资助,忽视了其思想、心理、道德等精神层面的建设。实际资助工作中,在做到精准资助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受助学生的跟踪管理工作。只有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除此之外,高校资助不仅仅是解决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经济困难,还要让他们进入社会后能够学有所用,能够发挥所长。精资助,重育人,才能真正践行“科教兴国”战略,让学生的人生更出彩,更辉煌。

二、高校资助工作内涵建设路径探索

(一)加强受助学生的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对于一个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说科学文化知识是一个学生走上社会的立足之本,思想道德素养则是一个人融入社会的根基所在。高校资助工作的主要内涵是帮助困难学生度过经济困难的同时,加强对受助学生思想方面的培养与建设。在工作中,让受助学生接受国家资助、感受国家关怀、培养感恩意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受助学生的思想建设,加强对党的思想认识,努力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此外,在学生日常管理中,高校应紧抓学生的道德层面建设工作,尤其是高校资助工作的对象—贫困学生。在学生受到资助的同时,从生活、工作、学习等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指导教育,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

(二)加强受助学生的心理建设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定的成长环境与成长经历,往往让他们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在工作中发现受助学生的极端情况可分为两类:一类受助学生在生活中表现为对于改变自身未来和家庭未来的强烈责任感。此类学生往往对自身有着较高的期望值,并长期处在巨大的生活和学习压力之中,在情绪上时常表现为焦躁不安、性格火爆;另一类受助学生则表现为对于外界事物较为冷淡。他们往往对于班级事务和校园活动漠不关心,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往,喜欢活在自己的独立世界之中,主观上将自己与外界隔绝。这两类较为极端的同学都缺乏健全的心理健康建设,在面对生活中的突发状况时,往往无法及时作出调整,产生自暴自弃等不良情绪,甚至由此引发对于社会或他人的不满。虽然此类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只是少数,但这些较为特殊的情况正是实际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建设刻不容缓。

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高校应广泛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定期组织受助学生进行心理课程的学习,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不良心理问题。第二、高校应积极鼓励受助学生参与到班级事务和学校活动中,让受助学生融入大学生活,发现自身价值,培养自信心。

(三)加强受助学生的跟踪管理

目前,高校贫困认定机制将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民主评议和学院综合评价三方面结合,运用学校制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测评计算公式,测出学生家庭困难程度,评出学生困难等级。但由于在学生申请环节具有自主性,受自身性格的影响,部分困难学生羞于向学院上报家庭状况,错失受助资格,也有部分非困难学生通过虚假手段得到受助资格。为避免这种情况,使资助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公开,高校应加强贫困生认定后的追踪调查机制,根据受助学生实际生活情况,判断受助学生是否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对于不符合贫困认定标准的学生,学校可取消其困难等级并撤销助学金的发放。对于符合贫困标准,但因个人因素未申请资助的学生,高校发现后可以重点关注,与学生多沟通交流,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国家资助政策。如果该学生符合认定标准,学院可以“安静地”给予资助,让真正困难的学生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他们的热切关怀。

(四)加强受助学生的能力培养

高校在给予贫困学生经济资助的同时,要加强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受助学生个人意愿,积极鼓励困难学生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在缓解受助学生经济压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工作和学习能力,遏制受助学生“依赖思想”的产生,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高校要加强受助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力举办创新型赛事,积极引领学生参加,为国家发展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暑假期间,高校可组织受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深入到基层,深入到需要关怀的人群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与奉献精神。

三、结语

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高校资助工作要让贫困大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更要培育出新一代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大学资助工作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励志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党建工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精神文化层次,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使资助体现在经济帮助上,也体现在精神建设上。习总书记强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结合当今时代,中原经济区崛起,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原更加出彩,而中原的出彩则需要中原人更加出彩。作为炎黄子孙,华夏传人,当代学子肩负历史使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每个人为之助力。书生意气,挥斥方逎。充满激情与活力的高校大学生为“中国梦”的实现镞砺括羽。时不我待,分秒必争。出彩的当代大学生必将撑起中华民族的伟大脊梁。

猜你喜欢
资助困难家庭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家庭“煮”夫
选择困难症
恋练有词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