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洁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100)
消毒供应室在医院较为重要,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不仅承担着灭菌、消毒等职责,还需要确保无菌物品和医疗用品的质量[1]。而目前常规管理方式在消毒供应室未取得显著效果,而实施一项安全、有效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质量较为重要[2]。本文目的在于探究消毒供应中心岗位管理上质量追溯系统的运用成效,具体内容见下文。
1.1 资料。选取对象200例,收取时间在2018年度-2019年度。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观察组年龄20-40岁,平均(30.25±1.20)岁,其中男10例、女90例。对照组年龄21-40岁,平均(30.56±1.45)岁,其中男11例、女89例。两组资料比较,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方式。
1.2.2 观察组应用质量追溯系统管理方式。
1.2.2.1 在开展管理前,应成立质控小组,同时全面评估医院各个环节的消毒和灭菌质量,寻找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以及不足,并制定相关管理标准;同时需建立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制度,并要求每位工作人员对各类器械的种类实施分类处理,同时按照临床清洗要求,给予其针对性处理,与器械的形状以及污染程度结合,选择最适当的清洗方式,工作人员需按照相关要求对各类手术器械进行清洗,待完成各项操作后,应将其送入包装间内,一旦出现不合格情况,应及时进行纠正,同时加强机械的各项操作,并做好详细记录,最后进行存档[3-4]。
1.2.2.2 首先应对消毒供应室的医疗物品、医疗器械进行统计,再根据管理制度进行整理,成立管理小组,其中小组组长负责成员的工作分配,对管理目标进行明确,同时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提高成员的责任感。
1.2.2.3 定期对器械和物品进行清查,按照顺序进行摆放,记录数量和时间,每周对消毒供应室进行清洁,从而保障整体的清洁度,在实施消毒过程中,可进行检查和抽查措施,从而提高消毒合格率。
1.2.2.4 定期对电路安全性进行检查,将危险隐患排除,预防不良事件发生,若在管理中发生问题,应将问题详细记录,寻找一项合理的解决方式,从而提高管理效果。
1.2.2.5 岗位人员以及操作权限设定:在质量追溯系统中,通过设定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岗位,并为每位工作人员分配条形码工牌。根据不同工作区域设置操作员,操作员仅对于自身负责的工作区域进行操作,比如对于消毒员来说,其负责灭菌器,而对于无授权的人员,应在灭菌登陆界面扫描自身工牌。管理员为区域组长,其职责在于对各个区域内工作人员的操作进行管理,一旦发生错误情况需及时进行纠正。而超声管理员主要为软件维护人员以及护士长,其主要负责对科室内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对于存在不规范行为需及时制止,并进行纠正。
1.2.2.6 质量控制:质量追溯系统中,其工作的关键在于质量控制。此外,打包或回收工作人员若接触自身不熟悉物品时,可在系统操作界面扫描器械包的条形码,操作界面则可出现器械包相关信息、包内相关物品以及检查要点,从而使工作人员能够确认、识别和检查物品。消毒人员在实施灭菌操作时,应根据不同灭菌物品的特点和性能,并选择对应的灭菌设备,扫描各类待灭菌物品的条形码,同时选择针对性的灭菌程序,即可进入灭菌操作。而对于需采用不同灭菌方式的物品,若将其采用同一方式进行灭菌时,则可出现预警提示。待灭菌结束后,应由消毒人员对工号进行扫描,并对灭菌物品是否合格进行检查,对于不合格物品,应禁止送入无菌库内,并对不合格包的条码进行扫描,从而生成不合格包数据库,使其重新回到清洗状态,并进行重新检查和包装。而发放区人员在发放物品过程中,应对各类物品包上的条码进行扫描,比如失效包,则会提示未在无菌库内,则禁止发放;若发放数目与回收数目不相符,系统则提示发放数超过申领数,能够提示发放人员正确发放。而在发放植入物时,外来器械管理界面则会提示生物监测,直至检测结果呈合格后才能发放。
1.3 观察指标。两组指标对比,包括消毒质量评分、洗涤质量评分以及管理质量评分、包装合理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6.0处理,P<0.05表示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管理质量评分。观察组清洗质量评分、消毒质量评分以及包装合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所示。
表1 分析各项管理指标得分(±s)
表1 分析各项管理指标得分(±s)
组别 例数 清洗质量评分 消毒质量评分 包装合格评分观察组 100 90.12±1.21 89.45±3.26 92.17±1.01对照组 100 75.15±1.27 79.21±2.11 70.15±2.11 t - 85.3411 26.3696 94.1318 P - 0.000 0.000 0.000
2.2 对比管理质量评分。观察组经管理后,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管理质量评分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管理质量评分指标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管理前(分) 管理后(分)观察组 100 61.25±1.23 93.16±1.27对照组 100 61.29±0.21 79.45±1.02 t - 0.6208 30.1014 P - 0.5398 0.000
消毒供应室为临床十分重要科室,主要负责器械的管理工作,而在该科室中,若管理不当,易导致器械质量受到影响,进而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故此,如何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为关键[5-6]。
消毒供应室管理过程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具有多种,生物性因素是指通过人体血液进行传播、从而引起感染情况,在污染物品回收时针头或者器具上具有血液;化而学性危险因素是指工作人员在器械灭菌、消毒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化学液体,若操作不当易导致引起毒性反应,常见的化学消毒剂包括含氯消毒剂,器械在浸泡消毒过程中,产生氯气易对人体器官或者呼吸道产生损害,导致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刺激和流泪症状,若症状较为严重,易发生头晕以及恶心等情况;物理性危险因素指消毒因子损害,例如在实施高压蒸汽灭菌过程中,由于压力和温度较高,易导致工作人员发生烫伤或者烧伤情况[7]。通过根据上述多项危险因素,实施质量追溯系统管理,取得显著的管理效果,在加强管理措施同时,应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职业危害的认知度,在质量追溯系统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流程和管理规范进行操作,在器械回收过程中,应合理、科学收集利器,进行分类;在实施清洗操作过程中,需要求每位工作人员均佩戴手套,保障工作人员安全。通过应用质量追溯系统管理后,取得显著效果。对于医疗器械回收直至发放过程,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能够使管理质量明显提高,并从根本上消除存在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风险。同时应对各类物品进行区分摆放,避免由于交叉使用所形成的污染情况,再与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规范结合,按照灭菌标准,对医疗器械等物品按照上述标准和规范进行,能显著保障管理质量[8-10]。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各项管理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后观察组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中心岗位管理上质量追溯系统的实施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使管理效果得以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