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冰,胡旭慧,何少娟
(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广东 佛山 528305)
脑卒中是当前临床常见脑血管类疾病,主要发生于患者脑部动脉血管中,且一般为出现突发性脑部缺血所导致,同时,脑部缺血会使脑组织出现突发性缺血,甚至对患者运动神经存在较大的影响,因此,脑卒中患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1]。偏瘫是脑卒中后常见症状之一,使得患者丧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加了对家属的依赖性,不仅给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了严重打击,同时也加重了家庭负担。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最佳治疗方法便是实施康复治疗,通过各种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康复疗法来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对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重要意义。但常规康复管理方法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没有较强的延续性,而将常规康复管理方法转变为24 h康复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康复管理效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2]。本次对照实验围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24 h康复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次对照实验中,研究对象共有48例,为我院收治的患者。纳入标准:所有脑卒中患者均在经过CT、MRI检查后确诊;存在单侧偏瘫、上肢、手、下肢偏瘫情况,且为I-II期;并不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情况。患者家属已在相关知情同意书中签字,同意患者入组。入组后根据康复管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配为了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4例患者。参照组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58-67岁,平均(62.34±4.57)岁;研究组中,男17例,女7例,年龄57-69岁,平均(64.55±1.8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P>0.05)。
1.2 方法。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肢体康复疗法。参照组实施常规康复管理方法。康复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并实施中枢整合整体训练方法[3]。中枢整合整体训练方法中,主要遵循人体运动控制学说实施,并围绕患侧实施训练,如患者存在左半身偏瘫情况,应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尽可能使用左手、左腿等患侧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拿放物品、伸展、内旋、外旋等,同时身体健侧应减少参与。训练过程中医务人员要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不断鼓励患者,并为患者讲述相关康复案例,以此来缓解患者心理状态,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让其能够主动投入到康复训练中。研究组在常规康复管理的基础上增加24 h康复管理。常规康复管理模式下,仅关注了患者的日常康复管理,而通过24 h康复管理,可将一天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并做好24 h康复管理计划[4]。并进行精细化管理。如在21点睡觉时,要协助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姿势,同时要关注患者睡眠时翻身的姿势,尽可能使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姿势。进餐过程中,要将正确进餐方法告知患者。
1.3 观察指标。本次实验的观察指标以Barthel指数为准。
1.4 统计学处理。将SPSS 23.0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若数据间差异较大,可使用(P<0.05)表示。
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康复管理2周、4周后,使用24 h康复管理的研究组,其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参照组,且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对比(±s)
组别 例数 康复治疗前 2周后 4周后研究组 24 35.22±9.82 51.64±11.87 64.35±11.02参照组 24 27.51±11.12 40.65±12.18 52.51±13.64 P - >0.05 <0.05 <0.05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在逐渐提高,老年群体尤为多发。脑卒中是临床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患有脑卒中的患者伴随有比较严重的头痛、意识障碍、昏迷、偏瘫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有严重伤害[5]。据实际调查情况来看,脑卒中的致病因素较多,主要为脑部动脉血管内壁中存在栓塞现象导致,而患者脑部动脉血管中出现栓塞的原因这是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所造成,治疗难度较大。患者脑部动脉血管中血小板无限制滋生,久而久之形成了血栓并阻碍血液流通,并产生突发性缺血或出血,进而影响脑组织的正常供氧,且血液也极有可能会冲击患者运动神经,进而使患者运动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想要改善其病症情况,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需采用康复治疗。
目前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中,一般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主要以中枢整合整体训练为主。在为患者实施治疗前,详细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6]。康复治疗过程中,围绕患者的患侧进行日常功能锻炼,由于偏瘫症状比较严重,康复治疗时间较长。因此,应对康复治疗实施阶段性管理,就实际情况来看,常规康复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但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24 h康复管理是当前更为先进的脑卒中康复治疗管理模式,可在每一时间段均为患者提供帮助,如在休息前嘱咐患者保持何种姿势、进餐前如何采取更加合适的进餐姿势、方法等,而在该过程中医务人员会严格遵照规范化管理程序开展工作[7]。
在对患者的康复管理过程中,通过在不同时间段对患者实施不同的管理,长此以往会使患者在意识中更加注重自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锻炼,并形成一定自我意识;同时,在对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兼顾对家属的健康知识宣教,使得家属也能够深入了解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逐步恢复至较好阶段且出院后,在自我意识及家属的监督下,也可逐步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锻炼患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据本次实验结果来看,使用24h康复管理的研究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在康复治疗2周、4周后显著优于应用常规康复管理的参照组,且数据间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来看,将24h康复管理应用于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管理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快速康复,适宜在临床上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