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洁,陆夏英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血透室,江苏 苏州 215009)
临床中各种慢性肾病发展至末期时会导致患者肾功能衰竭,具有较长的病程,疾病程度严重,极易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死亡,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血液透析治疗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能够实现对患者生命活力的维持,改善生活质量[1]。本文主要基于提高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质量,就预见性护理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现做以下总结。
研究对象抽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于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患者,以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两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为27~87岁,年龄均值为(54±11.62)岁,周透析次数2-3次,透析次数均值为(2.5±2.92)次,患者透析时间3个月~11.5年;研究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为31~87岁,年龄均值为(59±11.33)岁,周透析次数2~4次,透析次数均值为(3±1.98)次,患者透析时间3个月~10年。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为开展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病情观察及症状监测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详细工作布展计划为下:①加强消毒隔离,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维持室内环境的干净整洁,定期通风,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开展血液透析工作,每班治疗结束后清场消毒。每月开展对工作人员手、物表及室内空气的细菌菌落数检测,并对透析用水及其他透析液开展细菌检测来确定是否符合标准,其中无菌医疗器械上不能检查出任何微生物存在,透析用水及透析液中细菌数应低于100 cfu/ml,医护人员手部及物体表面细菌数应低于10 cfu/cm2[2]。严格环境管理,对非限制区、污染区、普通透析室及隔离透析室等区域进行明确的划分,并做好标志。②健康指导,基于预防感染的工作,需向患者及其家属强化宣教血液透析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告知其生活及治疗过程中一些预防感染的方法。对于合并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营养不良患者,可对每日饮食进行科学的指导建议,协助患者及家属制定食谱,增加营养摄入。建议患者在日常身体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做简单的有氧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③人群针对性护理,对于高龄患者、透析频繁患者及存在低血压倾向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以开展床边基础监护工作为主。透析治疗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尽早发现低血压先兆症状并及时处理。对于存在局部感染患者,加强对相应病灶护理;对于合并呼吸道疾病患者,可实施雾化吸痰等护理,以此降低感染风险。所有患者均应注重透析导管护理工作开展,按照无菌操作留置导管,为防止冲洗导管引发不良事件,遵照先抽后冲原则进行操作,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1]。
比较两组的低血压发生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其中低血压评价方法为患者的收缩压与透析治疗前对比降低20mmHg以上,或者平均动脉压降低10mmHg以上。
两组数据均用SPSS 20.0软件处理,用率表示低血压发生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实施x2检验,并以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出现低血压3例,低血压发生率为7.5%;对照组低血压10例,低血压发生率25.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发生泌尿系统感染2例、呼吸道感染1例、留置导管感染2例、血管通路感染5例,总发生率为25%;研究组发生留置导管感染1例、血管通路感染1例,总发生率为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终末期肾病开展的透析治疗中有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其中血液透析极易引发患者发生低血压、高磷血症、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较大。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低血压发生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预见性护理也称为超前护理或者预前护理,带有显著的综合性、目的性及针对性特点,有效的弥补了常规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工作的不足,将工作方向由被动转为主动[3]。通过对工作无菌化标准的严格执行、患者的生活及饮食指导、透析人群的针对性护理等方面工作的开展,实现了潜在护理风险的有效规避,降低了低血压的发生,实现了对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4]。进而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条件,确保了治疗效果。
综上,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在降低低血压及医院感染发生率中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