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铭
(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20)
一定数据显示每年政府都会有一定的资金支出用于自治灾害后的建筑重建工作,日渐频繁的地质灾害考验着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和灾后修复能力。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地质灾害的治理不仅能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建筑的质量水平也能得到及时地控制。加强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的质量控制不仅是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整个安全管理工作和流程还需要相关部门和政府进行持续不断地监督和管理[1]。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的生产、购买以及使用记录等都应该作为建筑资料进行详细地记录,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的使用流程、定期检修也应该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由此可见,在对加强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具有巨大的研究意义。
地质灾害的区域性是指在不同的地理区域由于不同的地势特征会有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发生,例如山地地区容易发生山体滑坡,而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以及附近容易发生地震等等[2]。施工时有必要根据施工区域所具备的特定地势特征开展施工方案,对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及时地规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能够对天气、台风等引起的自然灾害进行提前的预知与防范,但是很多地质灾害都是具有突发性的,而且在人们没有提前预知到并对其准备的情况下,突发的地质灾害往往给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更恶劣的影响。
假定性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治理和质量控制有较好的效果。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过往地质灾害给建筑带来的损害所提供的经验来对建筑施工方案进行更合理地设计,这也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特征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进行控制和治理的体现。
根据建筑施工单位所提供的人员数据信息显示,有一部分施工人员并不是专业技能学习出身的,这种现象很容易导致部分施工人员对专业的施工技术了解不足从而引起自治灾害治理的不及时或不专业的后果[3]。施工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技术有很多种分类,例如浇灌、焊接等等,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不同施工人员所具备的施工技能对人员的安排进行充分考虑,有条理、有针对性地对地质灾害可能出现的情况综合考虑。
地质灾害的治理和质量控制的施工过程中相关从业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浅薄主要体现在:责任教育开展不及时、施工过程中安全设备启动不全面、施工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采取意识较低等等,责任意识浅薄是地质灾害的治理和质量控制过程中最需要注重的问题之一,因为安全意识从一个人的思想上决定和控制着一个人的施工安全工作的开展质量,所以安全意识浅薄也是最普遍又最难得到有效提高的一项工作内容。除了地质灾害的治理和质量控制的施工过程中要提供充分的物资准备,思想准备的丰富和充足也是必不可缺的。
通过管理条例的制定能够对施工人员施工技术和操作有更明确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地质灾害的治理和质量控制的质量控制管理机制的制定和完善是随着施工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不断深入的,但是质量控制管理机制的落实情况却时常有问题出现。对施工过程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后发现,一些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把质量控制管理机制作为形式上的管理,即并没有把管理机制中所做出的的条例和规范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这样的质量控制管理机制形如虚设,对地质灾害的应对也出现了一定的迟缓。地质灾害的治理和质量控制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可以依据地质灾害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现状来针对性地对质量控制管理机制进行完善,从而对工作人员和操作人员有更明确的约束作用。
项目管理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在进行地质灾害的治理和质量控制时,要更多地关注着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由于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之处都会影响到建筑对地质灾害的抵御能力,所以为了更好的进行质量控制,管理人员要根据相关项目规定、施工方案、施工安全规范来分析在各环节中施工工种、施工材料、工序,确保各阶段相应的质量。同时针对在施工设计阶段未曾考虑标记的施工细节,项目管理部门要与施工人员以及监管人员进行沟通,确保在施工的每个阶段都能够严格遵循项目要求。在地质灾害的治理和质量控制中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都是决定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采购与选用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而机械设备则是保障工程速度、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项目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设备的管理,同时要安排施工单位定期检查保养设备,保障良好的工作状态。
为了能够确保地质灾害的治理和质量控制能够顺利的有序进行,保障在工程中各阶段所需要的技术、经济、组织等要素,有关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要提高质量控制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需要施工人员意识到在施工过程中每一处细节的处理都会影响到地质灾害的治理和质量控制工作,例如施工设备的定时检修维护、施工技术的有效加强等等,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要根据具体的施工方案以及所需的工艺,制定出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以及各部门联合作业顺序与注意事项,充分利用人力、物力等资源,保障施工时间与质量。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的治理和质量控制并非一件容易开展并取得丰厚成效的工程,并且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科学地管理。只有人类更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并了解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施工和建筑的投入使用才会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