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苏英
(江西省赣州农业学校,江西 赣州 341411)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网络课堂、在线学习成为全国各地师生开启新学期的唯一方式。严重的疫情也催化了在线教学的生机,在线教学也逐渐从“渐进模式”快速转换到“火速飞进模式”,虽然这是疫情之下的应急之举,但也为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在此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将在线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不仅实现了在线教学的有效开展,更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在课前预习阶段对信息教学资源的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深入分析,电子专业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全面掌握专业技能,而工作任务中又包含着很多技能点,此时,如果只依靠课堂讲解和示范,时间非常有限,很难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这一情况,线上教学资源的利用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教师在开展线上教学前,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制作成视频或电子文档,通过班级微信群的方法传递给学生;其次,学生学习前的预习工作一般都是自己看课本,形式非常单一,此时,有了教师的分享,学生就能获取到丰富的预习资料,预习效果必然会有所提升。这样做,在课前预习中,学生就能自主掌握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知识和技能,在线学习过程中就能集中精力攻克重难点内容,最大程度的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进行“发光二极管”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就可以将自己搜集发光二极管的基础知识、发光二极管的检测、电路设计和连接等资料发到班级微信群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能全面掌握发光二极管的基本知识,在线上教学阶段,教师只用对发光二极管的检测、电路设计和连接等重点内容进行讲解,有利于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此之后,教师还可以将自己搜集的一些与“发光二极管”相关的知识上传百度云盘,引导学生课下自行了解,如数码管、点阵等,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互助学习的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线上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在课前预习环节,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课前产生的疑问将在课中解决,正是因此,在线教学过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不易理解的重难点。深入分析发现,电子专业课程大部分采用的是一体化教学,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通过对线上教学平台以及微信群的应用,从而实现更好的师生互动。因此,在线教学阶段,电子专业教师要想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将视频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充分发挥其直观、具体的特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平台上传正确或错误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非常清晰,一目了然;此外,学生也可以自己录制操作视频让教师查看,在查看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以“三人表决器的组装与调试”这一部分内容为例,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出现细节性的问题,而且,很多细节问题是很难口述出来的。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操作拍摄下来,形成短视频,上传到教学平台上,教师及时查看,当发现学生共同出现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集中讲授的方式解决问题,以便学生准确掌握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安排操作且准确的小组拍摄正确的调试视频,将其作为学习资源,让学生共享,这样做,实现线上教学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为线上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经过课前预习和课中学习,课后阶段的巩固和迁移就成为了关键内容,其在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就需要将课后阶段的拓展教学重视起来,对单元测考核、调查问卷以及学习反馈等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平台格式的转换生成APP试题,然后将整合的试卷上传到班级微信群中,引导学生在移动终端上完成课后测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平台上及时查看学生的答题结果,快速掌握其线上学习的实际情况,对于知识掌握不充分的学生,教师还会制定有针对性的巩固方案,从而达到平衡班级学习进度、提升教学效率的效果。此外,在课后学习阶段,学生还可以将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分享,通过微信平台、云盘等途径建立学习资源库,如:图片资源库、视频资源库、仿真动画资源库,以便于学生的共享学习;而且,教师也可以知道学生积极订阅微信中与电子专业相关的公众号,如:“电子发烧友”、“电子爱好者”,并在公众号中积极了解电子专业的新鲜内容,及时了解相关专业技巧。这样做,学生们也就真正实现了迁移和拓展式的学习,进一步提升了线上学习的质量。
总而言之,中职电子专业线上教学过程中应用教学资源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往教学中更加强调对书本的应用,但是,这些资源的开放性不强,信息更新速度无法保证。而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将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积极利用现有的教学平台和海量信息,促进电子专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电子专业线上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为电子专业的更好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