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尊娥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城关镇红庙小学,湖北 十堰 442600)
引言:良好的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良好的班级工作管理技巧,能使班级管理工作有效的开展,老师通过对教学资源的不断整合,从而促进教育教学事业的最终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老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在对学生进行评定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管理,会给不同的学生给出好的评价和坏的评价,这对学生是不公平的,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天性,最终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抵触的心理[1]。
通常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起到了主要的作用,但是在班级管理中,如果班主任在任何事情上都要亲力亲为,不但会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极大的负担,同时也会使班级体的权利过于集中,从而使学生感到了束手束脚,对学生和班主任的关系建立是不利的。
家长作为小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教育教学中,由于班主任缺乏与家长的沟通,导致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的不良习惯带入到学习当中,这对学生的整体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在小学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过程中,通常会对班级制定严格的规定,从而将其落实到实际当中,这种规定对学生来说是非常不科学的,由于在班集体当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班级管理比较严格,那么就会使学生逐渐厌倦班集体的管理制度,最终使班集体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成长、学习氛围。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因此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理解,再加上家庭背景的不同、学习方法的不同,最终造成了在小学班集体的教学中出现所谓的“优等生”和“后进生”[2]。所以在教育教学中,班主任不应该通过学习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好坏,应该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公平对待,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从而在班集体的教学中塑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每一个学生在平等的学习环境中进步。
例如在班集体的管理中,有的学生喜欢看书阅读,有的学生喜欢体育运动项目,所以班主任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针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给他们制定出发展方向,使学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应该综合学生的整体进行评价,而不是简单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
在小学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应该提高和其他任课老师合作管理的思想意识,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实现对班集体的管理工作,最终为班集体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工作。同时还要善于协调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通过及时向任课老师提供学生的信息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使用任课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提问和教学,最终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出一种被关注的喜悦感和幸福感。除此之外,在班集体的管理中,班主任还应该认真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通过探讨,形成共识,通过发挥其参与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实现对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
班主任在班集体的管理中,通过与家长之间及时的沟通,可以实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心理状况和学习情况,在和家长的沟通中,班主任将学生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并将对应的问题原因与家长进行协商,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3]。在与家长的沟通中,班主任也可以从家长那里对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解,对于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可以及时给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最终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班集体教育工作的统一性,有利于学生在统一的教学管理模式中健康成长,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偏差,有效的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小学班主任想要做好对班集体的管理,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生活习惯,在和学生的交谈中,要和学生进行心与心之间的沟通,同时班主任要善于做一个聆听者,以聆听者的身份和学生沟通,从而鼓励学生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班主任通过认真、耐心的倾听学生的心声,然后给予学生正确的帮助,最终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避免了学生在学习期间犯的错误,同时还能增加师生之间的友谊。
结束语:小学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对每个学生的充分了解,有利于实现对班集体的管理工作,班主任通过深入班级生活,并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关系,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同时班主任还需要和家长多沟通,有利于对学生的全面了解,良好的班级管理技巧,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实现了教育教学的最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