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科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1)
古代园林在建造前一般按照园林主人的欣赏水平及喜欢偏好来进行规划与设计,使园林成为具备多种功能,集休闲、观赏、实用、娱乐于一体的景观。我国古代园林凭借其超高的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使这种设计与建造方法流传至其他国家,使其他国家的园林建筑受到极大的启发与影响。例如中国人喜欢的对称美的设计理念,如今在保存下来的欧洲园林中仍可体现,所以我国古代园林一直在园林建造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古代园林设计理念具有以下的共性:首先,源于环境而高于环境。中国古代园林非常注重各个自然环境要素的搭配,注重整体的和谐与美感。合理安排假山、竹林、池塘、小溪、乱石等等景观,并且在其中布置恰到好处的鸟兽、鲤鱼、花草等,使整个园林瞬间“活”起来了,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同时人又能生活在其中,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别有一番韵味。其次,景中蕴含文化。古代园林的建设者大多也是风雅之人,注重在园林景观中加入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体现着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方式。再次,自然与建筑的相辅相成。
古代园林的空间规划是与中国古代依赖家族血缘关系的伦理文化相联系的。家族血缘关系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划分,相应的园林空间规划也体现了由内到外逐渐分散、层层包围的空间布局特点。这种布局特点主要表现为:把某一主要建筑作为空间布局规划的中心,往外建成一个个小型建筑与院落,同中心建筑既相互分离同时又暗含空间上的联系。
古代园林是一个动态的、联系的、前后呼应的有机整体,并非是人们通常认为的静止的所在。在中国古代的各种文体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会使用到首尾照应、前曲后直的表达技巧,让人们体会到文章的丰富内容与深刻蕴含,使文章的主旨更加地突出,这种文章的表达技巧被借鉴用于园林的规划设计。第一,对园林的整体空间面积进行严谨的分割与规划,利用山、水、林、石等进行空间的切割与划分,使每个部分在遵循整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能过加入居住者个人的喜好。第二,借助小道、小桥来连接不同的空间部分,使人们在行走过程中领略多种层次的园林景观。这种动态联系性的设计原则也能够很好地运用于当代城市景观的建设过程中,使城市整体风格突出,每个部分又各有其特色所在。
古代园林既是能供人们赏玩的游览之地,又是人们重要的生活场所,必须承载着多种功能,满足多方面不同人群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视觉空间与氛围享受。园林的主人也就是居住者需要园林给他们提供嗅绝上的清新芬芳以及听觉上的安静静谧,园林的参观者需要从园林获得视觉上的美好享受以及触觉上的多种体验。
古代江南园林总体面积较小,然而总给人一种幽深、丰富的参观享受,这主要在于古代的园林设计特别擅长于在空间方面利用景观与层次的变化给人以内容丰富的印象,大大地提升了古代园林的观赏性。
我们以网师园为例,我们对其设计手法进行分析。它的设计者善于利用空间营造方式进行取景,利用拱门、镂空雕花等设计,让园林中的每一个角度、每一个画面都如同电影场景一般设计精妙。人们行走于园林之中就如同于深入一幅幅山水画卷,意境深远、耐人回味,层次丰富、韵味绵长,使有限的空间有无限的美景。
古代园林的空间营造方法一般来说有分割、比较、交融三种方式,其中空间比较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利用不同空间大小的比较,使人感觉到宽敞、开阔。各种形式的长廊是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可以借助狭窄、蜿蜒的长廊通道,给人以压抑、封闭之感。使游人在经历长廊的狭小之后,忽而进入一方开阔的天地,纵观天地之阔,让人浑身都舒展开来,感觉心境平添许多轻松自在。
当今城市建设过程中,既需要我们吸取古代园林空间营造方法,还需要我们采用古代园林常用的建筑园林,以便于更好地重现园林古典、雅致的韵味,这种气质是许多现代原料无法提供的,比如说石块、青砖、木料等等。在建筑用料的使用上,必须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结合,在参考古代园林建设用料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现代化材料,使二者相互配合,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与人民审美水平的逐渐提升,城市景观建设应该要采纳古代园林建设的优秀方法——传统空间布局方式。传统的空间设计方式因其所具有的实用性、观赏性、文化性,受到现代城市景观建设者的重视。本文通过探讨古代园林建设的空间营造方式,为现代城市环境发展以一定的启发。继承传统园林设计中的养分,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希望能使古代园林建设理念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