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明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阜宁县供电分公司,江苏 盐城 224400)
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配网故障的抢修效率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配电的抢修效率,直接决定了用户的生产和生活。低下的故障抢修工作效率不仅严重损害到配电网,还会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造成影响。所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优化流程的基础上应该引进先进的技术来提高抢修效率。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电子信息技术及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在我国得到普遍应用,国内现有配网抢修的管理模式同电网运行管理已经不相适应。为最大限度提高供电可靠性,满足广大用户的用电需求,必须对影响配网抢修效率的各个环节及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建立一套系统保障策略。对当前的自动调度系统(EMS)、自动计量系统(AMS)、地理信息系统(GIS)还有生产管理系统(MIS)这些相关数据在物联网技术及云计算在抢修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对数据进行分析,为抢修制定辅助决策。在这种技术下制定的策略可以显著提高供电企业管理的综合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确保供电安全可靠。
我国幅员辽阔,城市化发展不平衡现象非常显著,这也影响到了各地配网故障抢修机制的差异。在发达地区,配网故障抢修机制非常先进,发展也日趋合理,能够有效地应对局部区域故障抢修的挑战,但是,我国有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配网也相对老旧,在这些地区反而没有一套科学的故障抢修机制,一批强有力的队伍,不能及时有效的完成故障抢修,通常在这些区域发生故障,存在抢修时间长,停电面积大的问题,甚至有些区域只是进行简单的处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可能引发更大的配网故障,给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电力设备的种类繁多,其设备沿用的工艺技术也有着较大的差距。在抢修过程中,由于采用的设备零件不同或配套设备部齐的情况下,配电抢修工作难度较大,抢修时间延长,从而导致抢修效率较低。
首先,电力企业内的配电网运行维护人员多是劳务派遣而来,多数人的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相应的知识理论以及操作技能,无法对其中的专业性文件和术语进行很好的掌握。对于有关规定的要求大多时都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理解。其次,施工作业以及大型的抢修工作实现了对外承包,供电企业往往是用户代表,对现场进行管控以及安全的交代,使得大量工作人员缺乏实际工作中提升技能水平的机会。
自动化首先是由工业化上面衍生出来的,但是却不仅仅局限于工业化,电力配网的故障抢修更加应该向自动化方向发展。所以,为了提高配网故障的抢修效率,首先就是积极的推进配网自动化体系的建设,完善自动化系统,最大化的减少人的工作量,提高故障检测的可靠性,提高信息传递的快捷性,提高故障种类的辨识性,提高故障范围的锁定能力。
科技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许多新型的科技设备诞生出来了,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提高检测、监测和诊断能力,科研人员也有很多新型的智能算法研究出来,这些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故障的诊断和辨识能力,可以积极地引进这些先进的设备和算法,将其应用于配网运行状态的监测中去,甚至可以通过先进传感技术的应用实现实时监测,这样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故障,最大化的节省故障的诊断时间,为抢修节省时间。以上分析了针对目前存在问题提出的措施,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诸如优化配网系统层级结构等方法可以作为补充来完善配网故障抢修,从而提高配网的故障抢修效率。
电力企业要加强对抢修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引进先进的辅助技能,聘请专业的电力工作人员来讲解,进而丰富配网抢修人员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其专业素养,结合3S技术(GPS、GIS、RS)及时掌握、了解、明确故障信息,进而为抢修人员提供及时可靠的故障信息,与线路信息,为故障抢修节省时间,从而确保抢修效率的提升。
根据当下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及客观需求而言,电力企业应该将提高配网故障抢修效率当作其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想提高配网故障的实际抢修效率,必须保证配网故障的抢修措施科学、合理地开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抢修工作的抢修效率,把线路故障的抢修时间缩至最短,提高供电企业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把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