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军儒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陕西 延安 716000)
基层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基层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基础性工作。做好基层信访工作不仅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牵涉广大基层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更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信访工作法制化主要是指在信访活动中,信访主体按照合法的程序来进行投诉、依靠法律来维护利益办理信访工作的机制。具体而言,就是需要检查信访工作的开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信访主体问题的解决是否是符合法律规定,群众表达自身诉求的过程是否依法,以及群众的合法利益是否得到有效保障。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信访工作法制化建设需要基层单位树立正确的信访工作理念,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重视,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有效开展企业信访工作。
积极推进信访工作立法。信访立法是有效释放信访制度功能,破解信访工作所面临诸多难题的实践需要,通过信访立法不断完善信访法律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信访制度框架,进而提升信访工作权威性和公信力,这是实现信访法治化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完善修订现有法规制度。制定、修订和完善信访制度办法,细化工作要求,确保信访制度办法的统一性,对不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及时修改、废止,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探索建立科学的信访工作考核制度。将信访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业绩考核,完善科学合理的维护稳定和信访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把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稳定、处理信访问题作为考察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内容,综合设置考核项目指标。
明确信访事项一级办理、二级复查、三级复核的责任主体,明晰接待受理、书面告知、“三级终结”等每个环节的职责标准,建立信访事项简易办理制度。按照“底线不能突破、程序不可逾越、节奏应该加快、质量必须保证”的理念,压实信访事项办理责任,坚决落实“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确保信访事项受理办理不管哪种方式、哪个环节,都能守好法规政策和程序底线,做到规范严谨高效。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信访窗口“快办快结”工作力度,对于诉求合理、具备条件能够解决的个案问题,明确责任单位、明确时间节点、限时办理解决。
基层相关部门应按照“安全、实用、便民、融合、互通”的原则,加强“互联网+信访法治”信息化建设。一是结合当地实际,建立涉及信访法治知识的网站,如“普法网”、“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处网”、“司法行政网”等法治服务网站,开通由信访部门和司法部门联合共建的官方微博和微信服务公众号。在条件许可的地方采用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系统,对缠访、闹访的“老上访户”进行动态监管。二是利用电脑网页和手机客户端同步推出法治功能栏目,通过网上申请、受理、审批、备案以及查询一体化等一系列流程,使信访群众利用“菜单式”公共法律服务功能,一方面可以方便快捷地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志愿者等专业人士,另一方面还可以提交信访申请、获知办理进度,足不出户就可以申请人民调解、公证服务、聘请律师等多项服务,在信访群众和信访部门之间实现降低信访成本和提高办事效率的双赢。三是采用“电视节目+信访”的方式推进基层信访工作法治化。
针对信访群众对政策怀疑、对现实不满、对信访干部有偏见并具有特殊利益诉求的特点,信访部门、司法部门等涉及信访工作的单位在做好信访工作的同时应加强舆论宣传。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巩固传统信访媒体宣传阵地。要加强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信访话语体系,着力提升新闻发言人能力水平,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的信访案例,形成在信访系统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的长效机制。二是充分利用“网媒”和“纸媒”的载体作用。通过完善“网上信访”和信访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发行信访刊物,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及时准确地反映社情民意和信访动态,将信访法治理念宣传到基层,形成良好的信访舆论环境。同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结合本地实际编制群众喜欢易接受的普法栏目剧、情景剧,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给社会公众。
总体来说,新时期,开展基层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对于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和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信访工作开展,应该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党的领导,同时要创新工作方法、严格落实信访制度,落实责任、协调联动解难题、提高政治站位、加强信访督查,更好地提高信访工作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