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精准资助量化体系研究

2020-12-08 02:05:52谢静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谢静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60)

在国家“战略扶贫、精准扶贫”的工作中,针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现代社会中,若是高职院校能够积极地引进新型技术,构建精准资助量化体系,那么也能够实现对申请资助对象精准甄别、合理划分等级与动态管理,从而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资助工作水平,确保国家颁布的学生资助政策可以精准落地。而且,这在减少扶贫资金流失工作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精准资助量化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意义

从实质上来说,若是高职院校能够积极地构建精准资助量化工作体系,那么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科学性,以及这些政策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从而准确的把握到“精准扶贫、战略扶贫”战略在国家层面上战略地位。在实际情况下,科学的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精准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在这样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构建精准资助量化体系,也能够帮助高职院校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所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使得相关政策可以在实践中更好的贯彻落实并有效实施,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目的。

(二)创新之处

1.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战略性

在现代社会中,“精准扶贫”的战略,已经成为了重要战略。其不仅为国家的扶贫工作提供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使得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从“量变”到“质变”,使得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体系更加完善,资助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精准扶贫政策中,高职院校的学生资助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内容。而且,这不仅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程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资源平等化的重要举措,更是贫困学生顺利求学的重要途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构建精准资助量化体系,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战略性。

2.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教育性

从某个层面上来说,高职院校的精准资助,其实是具有育人功能的。而这一功能,又主要体现在对受助学生在精神和品性方面的塑造。构建精准资助量化体系,合理的开展精准资助工作,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可以切实的解决贫困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实现精准帮扶。并且,构建精准资助量化体系,采用经济帮扶、心理辅导以及能力助推等多种不同的精准资助方式,也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公平与正义、责任与使命等,从而形成德育功能的辐射作用,展现出高职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构建精准资助量化体系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教育性。

3.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从实质上来说,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精准资助量化体系的构建和对策研究,可以将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合力的构建成一项系统化、模式化的项目工程,将高职院校内部涉及到学生资助工作的相关部门都整合起来,以此来实现协同合作,协同推进,以系统化、全员化的资助模式来提高整个精准资助体系的成效,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二、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资助信息共享性不足

从实际情况来看,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对学生的精准资助工作,当前某些高职院校中已经开始构建了以国家财政资金投入为主,社会、学校多方保障为辅的资助经费保障体系。并且,为了可以确保资助工作切实、有效地进行,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包括各高职院校也在积极地开发更加完善的资助系统和管理平台。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些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各高职院校开发研究的 资助系统和管理平台之间却并没有较高的系统兼容性,所以也就无法实现数据平台的联网。再加上这些不同系统平台所开发的程序、标准也不一样,所以也就无法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

(二)资助资源不够平衡

从实质上来说,在当前情况下,虽然国家已经在对大学生的资助方面加大了投入,但是每一个年级、班级的国家助学金数量却仍然是有限的。所以,这也就导致高职院校内部依旧有一些学生虽然可通过贫困认定,但是却无法获得相应的资助。另外,某些高职院校在分配学生资助名额的时候,通常都会根据各个院系的学生总数或者是通过贫困认定的学生人数来进行分配。而这种分配方式不仅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实际需求,也没有考虑到各个不同院系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导致出现分配不均的现象。

(三)资助效果很难显现出来

具体来说,资助,其实仅仅只是一种手段。而育人,才是最终的目的。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某些高职院校中,却在贫困认定方面耗费了很多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但是却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其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性。而且,在家庭经济的影响之下,某些贫困生还具有内向的特点。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资助工作却大都将重点放在了贫困认定、名额分配以及资金发放等方面,但是却没有注重对贫困学生的后续跟踪。另外,还有某些学生在获得资助之后并没有合理的使用助学金,无法真正达到资助育人的目的。

三、高职院校构建精准资助量化体系的对策

(一)构建专业的数据库,确保认定对象精准化

从实质上来说,要想构建精准资助量化体系,实现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精准化,那么首先需要重视的问题就是应当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认定对象的精准化。在这里,便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来构建专业的数据库。比方说,高职院校需要全面的采集申请助学金学生的相关数据,包括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方方面面的内容,比方说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日常费用支出以及学习成绩等等,以此来形成“数据库”。之后,高职院校便可以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和处理,从中挑选出“有效信息”,了解学生的生活轨迹。这样一来,也可以更加精准地确定资助对象。

(二)借助“大数据”,倡导资助形式精准化

从实质上来说,精准资助,其实强调的“全面的精准化”。也就是说,除了需要确保资助对象精准之外,还需要强调资助形式的精准化。在这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把握住资助需求。高职院校可以在国家制定的资助体系基础上,设计出契合不同经济困难学生个体需求的差异化资助方式,满足不同学生在自尊自信、学业发展以及能力提高等多方面的需求。其二,高职院校可以关注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比方说针对某些对个人能力提升有需求的贫困学生提供助管、助学等资助项目。其三,在判定学生的致贫原因、程度方面,应当做到资助力度的精准。这里的“力度精准化”,其实就是指在学生资助工作中,高职院校应当要详细了解每位贫困生的致贫原因、程度,从而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地调整资助的层级、额度及类型,确保能够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在这里,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比方说监控学生的校园一卡通、社交活动等。

(三)创新资助功能,实现育人式资助

从实质上来说,对贫困学生予以经济资助,其实只是一种手段。而加强对他们的教育,使得他们可以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才是最终的目标。因此,在实际情况下,高职院校也需要积极的创新资助功能,关注贫困学生的精神需要,探索多种创新性的资助模式。比方说,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分析学生的就餐消费情况,定位困难学生,然后通过“暖心饭卡”的资助方式去默默帮助他们。这样不仅可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而且还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备受感动,从而更加努力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的学生资助工作,对于贫困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也应当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创新,确保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