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著政
(江西省赣州市三江乡新江小学,江西 赣州 341000)
德育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要与各学科的教学进行联系。体育学科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在德育渗透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体育老师要对教学中与德育有关联的因素进行挖掘,只有充分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真正保障体育教育的效果。下面将具体对德育渗透的路径进行说明。
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与德育之间的关联越来越明显,但部分老师却不具有此种意识,教学中总是忽视德育渗透,即使进行德育渗透,也存在浮于表面的单一情况。下面将对其渗透问题进行说明。
虽然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契机非常多,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多老师都不重视体育教育,更不用提德育渗透了,即使进行德育渗透,教学也仅局限在对体育知识的单一讲解与传授,这样的体育教育比较片面,无法凸显体育教育的本质。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开展场所不同,其主要是在户外,而且教学内容十分的丰富、有弹性,在教学之中,老师常会十分关注学生的体育动作、体育技能掌握情况,并没有将之德育优化作用发挥出来。
有效的德育教育,从来都不是空洞、枯燥、浮于表面的说教,而是通过多样化的途径,深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获得感悟,这样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的道德情操进行培养。但从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来看,部分老师的德育教育就停留在表面,这样的德育教育效果不理想。
小学体育德育教育的策略比较多元,老师需要根据教与学的实情,设计出多元化的渗透策略,提高小学体育德育教育效果。
小学体育老师担任着德育教育的重任,老师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好自身的言行作用,在言行中实现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所以,老师需要根据学生对老师的信赖之情,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不同体育精神的优秀运动员,如学习“排球”内容之时,老师向学生介绍女排朱婷的克服困难的事迹;在学习“游泳”之时,老师向学生介绍孙杨的故事,等等,让学生对这优秀运动员产生钦佩之情,从而让学生主动向其学习,想方设法突破自己的体育学习困境,将体育运动的精神进行充分展现。同时,每个班级之中都有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老师要让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课代表,将之模范作用、帮助其他学生学习的作用发挥出来,不仅能帮助学生们构建良好的关系,还能够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
课堂常规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纪律、思想作风、安全等教育,让学生从小具有约束自身言行的能力,培养组织纪律性。第一,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在体育铃声响之前要求其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快速列队形,培养学生动作迅速、整齐等习惯,让其从小具有较强的纪律性。第二,课堂教学之中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等良好习惯进行培养。第三,通过器材的准备及归还,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如对学生讲解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体育练习中不出现破坏公物的情况,针对那些爱护公物的学生,必须要对其进行表扬,从而让全体学生明确爱护公物的重要性,对其爱护公物良好品德进行培养。
小学体育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十分的多,这就要求老师具有搜集德育素材的意识,对学生的体育观念进行培养,促使学生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运动能力还比较弱,对于跳高、障碍跑这类运动活动,部分学生很难高质量完成。此时,老师可以趁机渗透战胜困难的教育内容,鼓励学生勇敢挑战自我,在这样的精神鼓励之下,学生会主动对自己跳高、障碍跑之中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从而在一次次的尝试中获得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感。再如针对球类运动,老师在开展比赛活动之时,可以趁机渗透团结合作、正确竞争等精神,端正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态度,为学生将来更好的发展奠基。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促使老师不断优化原有的教学模式,从而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小学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让学生从小接受到系统的德育教育,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将来更积极的学习及生活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