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0-12-08 02:05:52潘学平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潘学平

(四川省阿坝州理县薛城镇中心小学校,四川 理县 623100)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早已意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而科技的发展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发展需要从小培养。对于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仅仅关乎着孩子将来的发展,还关系着我们国家未来的科技发展。既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新的源泉,也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由于小学生好奇心重,什么事情都想弄清楚,弄明白,因此,我们要在科学课的教学中保护学生的那份可贵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如学习《太阳与影子》时,教师让学生课前注意观察影子,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生动有趣的皮影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然后让学生提出关于影子的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影子都是黑色的吗?影子与太阳的关系是什么?影子为什么会跟着我们走?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有时候我会有好几个影子?影子为什么有时候长,有时候短?影子有什么用处?为什么有时影子的颜色深,有时影子的颜色浅?……这一下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个个抓耳挠腮,认真思考。然后我再引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过来了,因为他们有很多问题不会,想要通过老师的讲解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时候也听得特别认真。不但如此,好奇心重的同学还会自己下来后去亲自实践,这样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二、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很多的小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去做,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总结,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细致的学习作风,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我们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这一部分后,利用我们人的视觉暂留,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动画片。先可以做简单的,比如小鸟入笼,取一张硬纸片,正面画上一只小鸟,背面画上一只鸟笼,在硬纸片左右两边的中间部位分别打上两个小孔,穿上细绳,迅速转动绳子,小鸟便进到“笼子”里面去了。学生看着自己做好的简易动画片,别提有多高兴了。创作的兴致一下子提了起来,有的自己一个人埋头苦干,想把自己喜欢的故事做成动画片;有的几个人合作创作动画片,你画故事的前部分,我画故事的中间部分,他画故事的结尾部分。大家都积极投入到其中去,既学会创作,又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学生只有具备动手的意识,才会在此基础上去创新求异。

三、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将创新思维的训练融入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去,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如何巧妙利用科学探究的过程去发展和深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中国有句古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创新科学实验,发展学生的发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以材料为“创新点”。材料越丰富,越容易引起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上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究、去创新的兴趣。在学习《太阳与人》一课后,我就让学生以“太阳能利用的新设想”为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提出了种种利用太阳能的新设想:有的说现在的汽车,排放出太多的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可以发明一种太阳能汽车;有的说将来要利用太阳能进行污水处理;有的说在工厂中利用太阳能代替煤等能源,进行生产,以减少空气污染;有的说可以制造太阳能空调;有的说可以制造太阳能暖器……所有这些可能是学生的异想天开,但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语言,欣赏的目光进行激励,用巧妙的方法进行引导。

四、重视学生的“小制作”与“小发明”

学生的创新能力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仍需在巩固和发展中进一步深化。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做法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每周开展一次以“小发明” “小制作” “小设计”的“三小”活动。例如“小制作”有 “照相机”、“胶水” “地球仪”等等。“小设计”主要是图纸上设计,经过努力而能实现的。例如学生根据学过的地震的知识设计了“地震仪”。“小发明”是看谁能把设计出来的图纸变成实物。每次活动我们都组织学生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每次活动中都能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学期中发给“小诺贝尔奖”并授予“小科学家”称号。通过“三小活动”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只要我们按照创新发明的客观规律,发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创新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充分利用各种内、外部条件,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科学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创造发明,就会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成为未来建设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