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0-12-08 02:05:52董绪强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董绪强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山东 肥城 271613)

引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阅读教学目标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等进行策划与选择的过程,深入研究阅读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五方面谈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在课堂上相对比较被动,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随着新课标地不断推行,教师必须准确地对自身在课堂上的角色进行定位,明确自身在课堂上只能做一个引导者,要不断将学生吸引进课堂的学习中。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通过精心的备课与课堂设计等方式,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断突出,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二人到课堂中,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教师在讲授《雷电颂》这一篇文章时,不能属于同时犯,不教材内容进行一一讲解,可以在开头设置一个问题,提问学生“文章开头并不是屈原的独白,那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文章的阅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印象。在学生初步完成阅读后,可以让学生尝试回答风、雷、电分别象征着什么,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之后,再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成果进行一定的总结,并指出其中的不足。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就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使其自觉犯罪分子。到阅读课堂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实现了“生本课堂”的要求。

三、朗诵品味,理解感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为本,是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学习方法,相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文章不厌百回读,一篇美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品味,方可得其妙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提倡朗读,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将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尤其是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经验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阅读与朗读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当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朗读的形式,不能只是单一的自由读或者齐读,还要根据文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比如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跟读学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等,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

四、鼓励学生质疑探究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质疑的意识与习惯。

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质疑为主线”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写出自己的疑惑点。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问题为引导进行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与发问。比如教师可提问:小说中写了哪些“笑”?为什么笑?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后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通过共同探讨,加深理解,解决问题。

五、课外阅读,提高素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使用过许多手段来促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中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基本上都局限于语文课本,因此学生所需的阅读量远远不够。阅读贫乏的人,一定是语言贫乏的人,同时也是思维贫乏的人。大量事实说明,如果不关注阅读,死抱着教材学语文,那么学生学习语文就会越来越力不从心,到头来,在关键的考场上,恐怕也难以获得好成绩。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中学教语文时,虽然肩上有学生升学考试的压力,但他总是在开学的第一个月就领着学生把课本全部学完,剩下的时间进行广泛的阅读和相关学科活动。他能把普通校的“差班”教到考试成绩超过重点校的“实验班”。他把握住了语文教学的核心,取得好成绩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语文是极具文学性的一门课程,因此上课应如同唱歌一样抑扬顿挫、激情满怀,这样才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这首先需要教师有真情实感,因此我在教学中就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包括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我们自己有好多故事在心里,就像罗曼罗兰说的“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六、结语

总之,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遵循阅读的自然规律,并认清自己所担当的角色,倡导学生、文本、教师的对话情境,让自己真正“从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主宰者转换为平等的交流者”、“从单向的传授者转换为互动的合作者”、“从呆板的经验者转换为教学的创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