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连连
(广东 佛山 528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基础设施的重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得到飞速发展,而有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往往会为了追赶工期,对施工现场施工控制不严格,导致水利水电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效果。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很多项目都在施工相对困难的地区,因此必须正确认识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的特点,分析其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探讨有效控制方法。
做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需要充分了解其基本特征,笔者认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涉及了水利工程建设公司的各个职能部门,尤其是社会普遍注重效益、安全、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效果,因此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已经不再是过去单一因素的质量管理模式,而是一项管理内容多样的综合性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更需要一种主动、超前的管理思想,在管理过程中,要对施工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进行分析,以制定好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手段,提高对工程质量的控制能力。因此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要体现出管理工作的超前性。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常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项目建设涉及的各个要素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也要随之进行不断调整,随着施工过程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涉及了多个职能部门,施工环节多、多个工序交叉作业,容易出现多个不确定因素影响工程质量。
由于工程施工专业众多,容易导致交叉作业多,人员、材料、机械设备投入量大,工序衔接交叉量大,其中不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将发生连锁反应影响大范围甚至整个工程的施工。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同样由于交接工序多、隐蔽工程多,同时检测手段有限,导致部分工程质量问题隐蔽性高。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最基本的因素就是来自于所选用的施工材料。如果水利水电工程所使用的材料没达到工程设计要求,后面不论采取多么严格的施工管理、施工人员如何认真工作,都必然给水利工程建成后的运行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而往往在很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材料质量把关不严格的现象确实屡见不鲜,低劣和不合格的施工材料不断流入工程施工中,这不仅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更助长了材料供应商的违法行为。另外有施工单位故意以次充好、偷工减料,也会给水利水电工程带来安全隐患。
如果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落后,往往会造成施工工期延长、工程质量降低,因此在制作施工方案和选定施工工艺时,要综合考虑经济、技术、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以制作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全面提高工程质量。施工过程中,绝大部分水利水电工程都存在着监管问题。首先是监管市场不规范,有的企业自行监管,缺乏异体监管,导致了监管不严格、管理混乱的现象。还有的监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较低,造成监管工作不到位,并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导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管深度和广度都不够。
拥有比较完善的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管体系,是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的前提。在体系中应当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以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水平。只有将质量问题具体到部门和固定的负责人,施工单位才会认真对待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其次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管体系,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以不断适应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新的要求。
施工材料事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要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材料的选取,要根据水利工程功能及质量的要求选取合适的材料供应商,一定严格要求供应商的资质,拒绝“三无”产品。第二,在施工材料引入过程中,要做好检测工作,对每一批次的材料都应抽检,保证每一批材料都是质量合格的产品。
现场施工是影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最重要的部分,必须要通过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来达到控制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的目的。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前,要对现场进行实地勘查,以制作出完善的施工方案,并对施工人员、施工设备和施工条件进行检查并登记,在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技术水平、施工方案、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在现场施工中,要严格贯彻“三检”制度,认真做好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不允许有质量不合格的项目。同时要制定奖惩制度,做到管理有序、思路明确,保证施工人员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解决,按照施工的标准和规范,控制好施工质量。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必须要以法律化、规范化的制度进行科学管理,来保障水利水电工程质量,通过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准备,加强材料管理、施工管理、人员素质培训,提高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保障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