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力调度安全运行监控管理

2020-12-08 02:05:52郭傲霜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郭傲霜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普洱供电局,云南 普洱 665000)

一、影响电网调度系统运行安全的几种原因

(一)系统规范及环境

随着变电运行技术的不断提高,目前变电站内自动化和智能力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实现,更是加快了调度自动化的发展进程。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得以在变电站内进行应用,这是一个集电网测量、控制和保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管理系统,这就有效地提高了变电运行的水平。但由于该系统沿用的技术标准还是以前的技术标准,这就导致在运行过程中与实际的需求存在不符合的地方,从而导致通道、监视及一次设备开关机构等都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问题频繁发生。

(二)系统要素

现在电力安全调度运行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计算机进行控制和管理,所有的过程不需要人为控制,所以计算机的使用使人力资源的需求不是很必要,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电力安全调度的稳定性,与此同时,电网对计算机的控制要求就高了,因此电网的调度运行技术要求更高,如果计算机稍微出现什么故障就会造成很大的问题,有的时候严重到系统瘫痪,从而对整个电力安全系统产生影响。经过平常的经验分析电网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的危险还是很多的。第一个方面就是设施设备存在严重缺陷,这也是我们上面提到的电力质量管理的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就是自动化系统还不够完善,有些时候平白无故的出现一些无用的提示信息。第三个方面就是外部的一些影响因素,比如突然间的意外停电,电力安全调度系统不能运行,给其他方面带来影响。

(三)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一是体制漏洞,一是人为因素。体制的漏洞,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相关制度不健全,另一方面制度未切实遵守。电力系统长期处在更新中,每次的完善,均是补充现有制度,一些时候摈弃了现有制度,调度人员责任心弱,安全意识不强,不遵照规程,违章作业。管理中的人往往是,调度人员技术不娴熟,未树立强烈的责任心与安全意识,进而调度中出了不认真的情况,无目的,产生了安全事故。如,部分调度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足,不了解各种规章与现场设备,从而无法处置产生的事故,产生较大的事故;交班时,由于疏忽,未搞好记录工作,或记录信息不准确;停电送点中不重视细节,导致操作失误;面对突发事件,心理素质薄弱,无法有效地应对事故。

二、对电力调度安全运用进行监控管理的措施

(一)加大技术改革,降低系统风险

电网调度过程中的系统风险主要是由于技术的缺陷和漏洞,为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快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相关设备进行改良,弥补设备的缺陷和不足,比如说新技术的出现会使系统运行中更可靠,反映的故障信息更有用,从而提高调度的水平。此外,在设备购置过程中,务必要注重产品质量,选择质优物美的产品,从而能提高调度的可靠性和效率,同时,设备的保养和检修必不可少,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数据备份和组件更换操作。最后为了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干扰,应将调度设备单独放置,保证其发挥最优性能的物理环境。

(二)规范电力调度运行操作

电力调度运行中,由于操作失误会加剧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究其根本是由于人员操作不规范,责任意识薄弱导致,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培训内容包括电力调度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操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对于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定期抽查,尽可能改善操作人员不规范的行为,以求提升电力调度运行效率,尽可能避免由于操作不良导致安全事故出现。首先,加强工作票的审核与签收,对于其中的内容和设备命名进行严格校对,通过审核的工作票需要严格验收,杜绝不规范的工作票,将其退回重新填写方可通过审核。其次,还要结合规章制度和规范要求,严格遵循指令票的填写要求,做好单位、岗位和姓名内容互通,促使操作核对工作规范化开展。

(三)加深电力调度系统的定期检查工作

加强电力调度系统的检查工作,完善相关分析工作,保证细节工作的完善。提高电力调度系统工作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效率,保证管理工作能全面有效的开展和顺利地进行。尽量细致的完成每一个工作细节,防止因电力调度检查工作的不全面造成了工作中不必要的麻烦。在进行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对问题有预见性。对电力调度的维护体系进行智能研究,精简人员,做到专人专岗。对于设备的管理上要注意,采购的设备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后才能使用。选择的产品也要是市场上普遍应用的。在电力施工方面的工作也要相应的加强,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如果是设备的老化、损坏的原因,要进行及时的更换。对于服务器的数据,要进行备份的处理,防止数据丢失。

结束语

电力调度人员也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理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减少在电力调度监控工作中的失误操作,才能有效提高电力调度监控运行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电网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