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春霞
(海原县职业技术学校,宁夏 海原 755200)
优秀的文化传统对国家、民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际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吸收、借鉴他人成果基础上,就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渗透做了一些自己的尝试探究。
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很大现实作用,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作用及意义。高中语文是学生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非常丰富的文学内容,其中不乏文言文、古诗词、戏剧、话本等传统文化内容,是高中学生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高中语文老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内涵,为中学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史起到关键作用。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注重对学生语文理论知识和文章表面意思的讲解,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同时,在高中语文古代诗文和名言名篇教学方面,也缺乏对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培养和渗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影响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了解,也不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感和情感观念。而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有利于打破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可以结合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和内涵,向学生讲解高中语文的相关教育知识,充分将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精华内容和民族精神的全面认识,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良好传统文化情感和思想。
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是有必要的,有助于高中语文教学抵制不良文化冲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增强学生对不良文化和错误思潮的判断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与此同时,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强化学生良好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素质起到很大作用,进一步推动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以及全面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不断冲击着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念,并且很多不良的文化思潮和文化内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带来挑战。
在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缺乏自我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并且在学习和传播方面的积极性也不够。所以,渗透传统文化,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我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起到了关键作用,促使学生在语文语法学习及课外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联系相关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思想和价值观念,转变学生错误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状态,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了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效率的提升。
在知识新常态背景下,高中语文要想发挥出自身优势,以及提升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效果。就必须在日常语文教学工作中,以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为目标和原则,合理渗透中华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丰富的道德理论和古人价值观,丰富语文教材内容,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文化精神和文化气息进行挖掘与了解。从而最大化地实现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了解,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则需要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积极通过实践活动,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和传承。比如:在高中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堂或者课后对《论语》《诗经》等古典阅读书籍进行阅读,并从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感悟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而有效地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面认识和理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此同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渗透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念和理解看待中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高中语文教育效果和育人效果。
综上所述,在教育新常态背景下,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可以满足新课改理念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对语文教学工作的要求。同时,高中语文是学生高中学习阶段的主要科目,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不同的学科性质和特征,对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起到关键作用。所以,有效探究和分析中华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结合方式,可以实现对相关传统文化的传承目标,深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文化魅力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