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微
(贵州省黔西县锦绣学校,贵州 黔西 551500)
自2019年12月31日湖北省武汉市卫健委首次通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以来,新冠病患一度遍布中国各地。在这种重大的疫情背景下,很多的中学都采用停课,线上开设正常的课程这种方式来开展今年的中学教育工作。但线上开设学校课程,普遍存在着线上授课时卡顿,延迟和不稳定等问题,同时线上授课所取得的成效普遍不如线下授课,在没有教师监督的线上,学生无法像在线下一样集中注意力专心学习。
在线授课只要依赖的是电子平台,主要是手机和电脑。目前,国内所有的家庭都拥有智能手机,手机屏幕小,相比起电脑来说,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电脑的普及率则不及手机,很多家庭都没有电脑无法让子女在电脑上面在线上课,只能通过手机。疫情期间,在线授课已经是大多学校使用的方法,因此,大大增加了同一时间的在线人数。用户数量在同一时间的猛增,超出了系统的用户承载量,造成了用户在线学习是的卡顿,延时等情况。
在往日的线下授课的时候,学校和教师对它所管辖的学生有着非常强的约束性。学校有校纪校规等规章制度约束着校内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日常学习。在课堂中,教师时时刻刻都能观察监督到由其授课的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听课状态,能够及时地对他教授的课程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但在线授课却不同,一是教师很难监督和约束到他正在授课的学生,因为线上授课,教师对着屏幕授课,无法了解到此时他所教习的学生的状态,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课,甚至学生是否在屏幕前面,教师都没有办法知道。
无论是线下,还是在线上,教育中都存在着教师在课堂上面所讲的内容过于枯燥,趣味性低,很难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多听来让人昏昏欲睡。这种现象则被线上教育放大,因为前文所述,在线上教育中,教师和学校缺少对于学生的监督和管理,无法实时对产生厌学,不喜欢老师讲述方法的学生做出判断,从而导致教师无法知道自己讲述的内容学生是否喜欢听讲。
一般来说,平台是在直播的时候,平台人数才会暴涨,才会导致平台卡顿。一般的直播平台都会设计有直播所能容纳的最大人数,在平常的时段,直播一般不会超过平台的设计人数,但是疫情导致所有的人都在家里,导致了直播平台的人数暴涨。而且,采取录播的形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学生可以反复看,直到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弄懂。不像直播和线下教学,老师讲过了,就讲过了,如果没有注意听,就没办法再次听。但录播不一样,只要有时间,就可以再次听,而且还可以跳过自己听懂了的地方,直接听自己不懂的地方,极大的方便的学生的操作。而且不采用直播的方式,也可以让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课程和检查自己讲授过程中是否有漏洞,同样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讲课能力。
学校和家庭必须采取联合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日常的教学。线上的教学,毫无疑问地会存在着学校,老师对学生约束力低,监督不够的问题。隔着屏幕,老师没有办法时时刻刻看到学生此时的学习状态,也没有办法看到对面屏幕前的学生的行为。学生的家人就有充分的时间来监督自家子女的学习。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的家长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来,在督促自己子女学习的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充分的了解自己孩子日常的学习状态,不至于在家庭教育中,只会一味地以子女的成绩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抛开过程谈结果,只会使得结果失去原有的意义。
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和表率。不在孩子面前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还要尽可能地营造一个温馨的、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家庭生活学习气氛,这对培养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孩子,会有很大的帮助的。我们的品格、行为、追求都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我们自己不读书、不读报,不听音乐、不看电影,那么很难使孩子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如果我们自己经常吵架、没有朋友,我们就很难指望孩子具有文明礼貌、热情好客的习惯。我们可能会非常努力地抚养孩子,但总有一些不真实的、人为的努力,孩子会立即意识到并理解我们对他们的要求并不那么重要,因为我们自己从来没有这样做过。
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无论是在线上还是在线下,都不可避免。在当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越来越多的诱惑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越来越难以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上面。那所学内容的趣味性程度就成了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但在现实的教育中,往往相反。有的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反而在教学枯燥无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就使得他所教的学生也无法很好地听讲。在往日的线下教学的时候,教师和学校还能时时约束学生,但在线上教学中,这却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反省自身的教授内容,讲授方式是不是具备趣味性,多向那些讲课非常有趣味性的教师学习他们的讲授方法,来提升自身的讲课趣味性。
在当今的疫情大背景下,子女的学习指导问题成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只有充分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指导,才能度过这一段教学的艰难期。同时也可以为以后的家庭和学校联合教育打下基础。疫情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学校和学生家长必须在此期间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共同挑起此段时间子女的学习指导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