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农田水利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质量和控制

2020-12-08 02:05:52孟艳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孟艳

(利辛县水利局,安徽 亳州 236700)

众所周知,各类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诸多适宜的自然环境。如果基本的生长条件难以满足则必然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因此,有关单位必须重视农田水利施工的实际作用效果,并通过一系列手段来强化和提高水利工程的运行稳定性和效率。促进农业劳动更好地适应周边环境,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考虑到我国的植被退化,水土流失等现象出现的频率正逐年增加,而农业生产与水资源的利用率又有着密切关联。为此,必须制定相关制度来对农田水利工程给排水设施的安装及使用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保证给排水系统能够以最佳的使用效率为农业活动提供保障。

一、农田水利给排水工程存在问题分析

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和实际应用效果来看,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时经常会因为施工不当而导致阀门位置或管线连接处出现意外渗漏,严重降低水利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另一方面,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条件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限制。各类材料的质量管控工作也难以落实到位。部分施工人员在给排水管道布置施工时,为了节省施工成本往往会从经济因素等角度考虑选择一些质量不过关或规格不合适的建材。另外,一些非正式施工人员也会被临时雇佣来到施工现场参与施工。这些缺乏专业性和技术性的操作行为会严重扰乱农田水利给排水施工工程的秩序及施工质量。特别是在管线的接口处理和安装工艺等方面会经常出现人为失误。

二、农田水利给排水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一)合理设置给排水管道

农田水利工程对于给排水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着较高要求。特别是管道的防护工作,应从防湿步骤开始有序开展。对于部分区域存在地下水侵蚀性入侵的问题,可在管口涂抹一些沥青来增加管道的密闭性,有效防止排水管道受到外界环境的腐蚀。较为常见的给排水管道安装大多采用板内暗装方式,这种模式需要使用的塑料管件数量较多,在耐腐蚀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整体的结构强度并不理想,对冲击的承受能力较差。这也给后期的管道渗漏应急堵埋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此外,给排水工程施工的质量与管材自身的材质和规格有着直接的联系。除了保证选材合适外,还要选择与管道同一材质的连接件保证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使用的适配性。主要的排水管道安装方式一般有以下两种,首先是仔细审查管道接口的结构及尺寸。在对排水工程施工时要在设计阶段明确所选用的材料及规格,管径规格一般应小于0.5米。用于混凝土管口衔接处的浆皮需要及时清理干净。管径大于以上规格的管道口要提前进行凿毛预处理。其次,在施工时必须选择适合的坡度,以便给排水过程的顺畅。使得在管道内部能够形成适宜的压力差,推动水体流动。施工人员在管道安装过程中要合理规避陡坡、倒坡及高低起伏过大等情况,并合理设置转弯的角度及半径,避免出现因管道设计缺陷而导致的杂质沉积或堵塞等问题。

(二)采取科学措施应对地下水变化

一般来说,乡村农田水利工程所在地区的地下水水位会相较于城市环境中更高。其土壤中的含水量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也会比其他地区更高。因此,土层中就容易出现空隙大,压缩性强,渗透性高等特点。这些都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及系统运行的整体稳定性带来了一定影响。如果工程的施工工艺或安装技术存在缺陷就很容易出现渗水等异常情况。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为最大程度的保障施工效果,技术人员往往会依次采取换填土层,排水固结等基础流程来进行当地的土壤环境改善。之后再由施工人员按照一般的水利工程给排水施工工序,针对地下水水位变化的规律采取相应措施。这样按照科学规范的路径有序开展的施工过程能够有效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投入应用后的实际运行效果,并且也会引导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不断向着现代化和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三)提升给排水施工人员综合素质

目前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统一的管理体系下正逐渐丰富自身的专业技能储备,并能够主动适应各项施工流程及重点注意事项。在施工工艺及技术层面之外,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及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能力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考虑到管道安装施工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施工人员在长期施工中可以自行积累出一套实用的施工安装经验,并结合施工规范要求制定适宜的施工计划来保证施工的效果。为避免施工过程中人为操作失误,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规范性及安全性方面的培训,让其在实际工作中逐步积累起关于技术创新及工艺升级的经验,逐步推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