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0-12-08 02:05:52段高波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段高波

(江西省鄱阳县柘港乡初级中学,江西 上饶 333100)

物理学科的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物理实验,这也是检验物理理论的唯一标准。中学物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小实验。这些实验都具有可控性和可重复性。演示实验,是指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给学生展示的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清晰的演示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梳理,最终使学生上升到抽象的高度,完成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在此过程中,也能够给学生做实验提供示范和锻炼的平台。将物理实验运用于中学物理教学中,既养成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手的习惯,提高总结规律的能力,又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进而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

一、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一个可以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当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将有趣的物理实验现象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可以让学生产生生理上愉悦的快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产生对物理美的向往。一次成功的课堂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而学生的物理兴趣是指学生想要通过物理来认识世界,探索真理又有着自身情绪色彩的一种意向。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最主要的原动力,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就会自主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而物理演示实验就可以很好地创建课堂实验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比如,在对“浮力”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演示实验,在一个盛有水的玻璃容器中放入一个可以装沙子的瓶子,教师慢慢地往瓶子里装沙子,使瓶子分别处于上浮、沉浮、下沉等状态,然后让学生在观察并思考这个瓶子在水中是否受到了浮力,通过观察分析出瓶子在水中受到了浮力,然后再给学生讲解有关浮力的知识。

二、“变废为宝”策略——实验来自生活

物理实验应该源于生活,生活中很多废弃物(如易拉罐、乒乓球、注射器、气球、儿童玩具等)都可以成为物理实验的“仪器”,即“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比如易拉罐的运用,在学习光沿直线传播时,演示小孔成像的原理,一般学校设有这类器材,教师可自己加以改进。把易拉罐的上端剪掉,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扎一个小孔,在空罐的口上蒙上半透明的塑料膜,做成针孔照相机,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再如,用吸盘、注射器做大气存在和粗略测量的实验,用吸管、乒乓球做流速与压强关系的实验,用塑料瓶做成火箭,演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输液用的塑料瓶和塑料管自制潜水艇模型,通过自制潜水艇模型的过程和实验体验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可见,我们在研究演示实验改进时,应该就地取材,变废为宝,这不仅能节约学校开支,而且学生对这些器材熟悉,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明确演示实验的目的

演示实验进入物理课堂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高效率实现教学目标。但当下,多数物理教师存在错误解读演示实验目的的问题,认为演示实验只是一种在课堂上展开给学生看的实验。实质上,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中引进演示实验,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比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引进演示实验,更多的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中,为后续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基;在教学实施环节,教师引进演示实验,则是为了形象化、生动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以此达到高效率、高质量学习的目标;在课后实践环节,教师引进演示实验,旨在启发学生深度思考,扩大物理教学影响,将物理学习从有限的课堂延伸到其他领域或无限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更为全面的了解物理学科。

四、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

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来给学生口头讲解物理知识,就不会体现出物理知识的独特魅力,反倒会让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有很多学生都会认为物理是比较难学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比如,在对“压强”的概念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演示实验,在一块海绵上放一个小板凳,让学生来观察小板凳的凳脚与海绵接触处的凹陷程度,接着再往小板凳上放一块砖,再来观察凹陷程度,学生很快就可以看出这次的凹陷更深了。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海绵的受力面积并没有改变,只是加大了压力,可以得出结论:压力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压力作用的效果。接下来教师再让小板凳的凳面朝下,在同样还把这块砖放上去,学生也可以看出这次的凹陷程度与上次相比较来说变小了。由此可以分析:海绵所受的压力大小并没有变化,只是它的受力面积变大了,进而可以得出受力面积也是可以影响到压力作用的效果的。最后再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都可以影响到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这个演示实验,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压强”的定义。

总之,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物理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不断地挖掘演示实验的素材,将实验教学目标落在实处,在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推动物理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