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2020-12-08 02:05:52张申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张申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山东 肥城 271613)

引言:自上世纪90时代起,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推广,以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善课堂教学形式,已然成为多学科教育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但是,在实际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缺乏清楚认识,使得包括滥用多媒体教学、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的教学问题十分严重,进而不仅无法有效发挥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原有教学优势,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时间遭到了极大浪费。在此背景下,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为例,详细就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既符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推广需求,又满足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具体要求,值得我们给予足够重视。

一、多媒体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通常来说其最大的应用价值始终在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尤其是多样多媒体视频的引入,不仅能够为学生带来非常直观的视觉体验,同时也能有效实现课件与学生间的媒体互动,进而起到激发学生语文情感、端正学生学习习惯的显著作用。

(二)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容量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不仅教师获取教学素材的渠道更加多样,同时也能为学生带来更加细致的知识教学,借此一方面可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能在开阔学生视野的过程中全面启发学生的语文思维,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思维模式。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传统语文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中,由教师唱独角戏所致的学生探究意识较差问题始终较为严重。对此,基于引导式教学机制与多媒体课件的有机结合,教学可在循序渐进就学生知识网络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并最终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图文相衬,培养审美情趣

文学作品反应了社会生活,渗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作者的遣词造句,生动表达,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但是由于有些作品年代久远,学生的阅历、情感体验有限,只用单一的文字符号,简单的口头传授以及抽象地讲析,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兴趣的,如此一来,便无法深入地感受作品内涵。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立足于教材与学生实际,利用婉转动听的声音,绚丽多彩的图片,声情并茂,图文结合,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调动视觉器官感受形象美,调动听觉器官感受音乐美,激发想象力感受意境美。可见,多媒体的可视、可听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对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例如在《春》一课中,朱自清用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回大地、诗意盎然的精彩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文章开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接着又描绘了“风轻悄悄,草软绵绵,雨常常落”的景象,一切美得像幅画。在带领学生感受这篇美文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播放关于春的视频与图片,声情并茂,图文相衬,让学生根据课文,结合视频与图片,调动多种感官,让视听叠加起来,深入地感受春天的气息,聆听春天的脚步。使学生增强代入感,将情绪融入春的画面之中,真正地感悟春的轻盈与美好。

(二)对比分析,提高课堂效率

中学语文的课文语言优美,妙趣横生,寓意深刻。这些文字始终静静地躺在那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文字、图像、声音有机结合起来,将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的语言,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引导学生在动中感受静,犹如行走在历史的长河,认真地去聆听作者的声音,一点一滴地去感受时代的印记。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文本相链接的知识信息,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对比分析,沟通课内外的联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此一来,便可提高中学语文的课堂效率。

例如在《观沧海》一课中,曹操运用了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祖国河山之画。描写了作者登山望海,视野辽阔。实写海水浩荡,山岛挺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虚写日月星光就像从浩瀚的海洋中发出。体现了作者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教师在教授此诗时,可运用多媒体播放作者观沧海的视频,如此壮丽的山河景象,用壮阔的声音与壮丽的图像呈现出来,叩击学生的心灵之窗,用“动”的形式带动对“静”的理解。也可播放关于此诗创作背景的视频,此诗是作者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的所看所闻所感,引导学生了解了作者为何北征乌桓,再结合作者北征胜利的结局,如此对比分析过后便不难理解作者的雄心壮志与宽广胸襟。

(三)基于多媒体知识交互,培养学生探究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除去记叙文和描景文,说明文同样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基于说明文,由于其多具有学科交互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内容扩展,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起到较为显著的扩充课堂教学容量作用。例如,在教学《科技之光》一章中的《大自然的语言》《大雁归来》等课时,教师可借助互联网广泛搜集与文章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合理穿插于课件界面,进而一方面可就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另一个方便也能使课堂内容更加多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结束语

综上,本文基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详细阐述了在多媒体教学视角下就学生语文素养进行提高的具体方法,其中,基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重要应用价值,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只有进一步强化多媒体教学认识,并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应用原则来构建多媒体教学课堂,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才能在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兴趣的过程中促进整体课堂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