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双婷
(临沂第二十三中学,山东 临沂 276002)
引言:教育事业从出现以来,一直都是一个需要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任务。从古代到现在,从国外到国内,我们能够在各种各样的故事,书籍,事迹,包括大教育家等等可以知道发展教育,超前教育是没有一个稳定的,最终的方式。因为,时代在变化,科技在变化,知识也在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人的接受知识的方式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教育。核心素养,是基于以德育人的基础上,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让学生记住知识,灵活运用。产生心理上的接受和兴趣,就是教育的成功。在此,就以初中历史的教学为例,体现核心素养方式下的优异成效。
在进行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时代背景,涉及人物,相关故事情节以及中心思想等方面,为学生细致而全面的阐述这个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对突发事件以及相关人物之间的联系进行补充和说明。更要有效的联系生活,解决实际的问题,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以及事件最终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侧面的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学生在心理上能够理解和接受这个知识点,能够科学的看待整个的历史事实。并以此为鉴,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便达到了核心素养这一基本的理念。通过自身的理解充分教学,充分的体验,充分的吸收。我们就以初中历史教学中得《抗日战争》这一课为例。在对此内容进行教学时,先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抗日战争的视频或者音频。使学生能够切身感谢身实地感受到那种紧张的氛围和悲苦环境,在这种黑暗的环境下,抗日战士不屈不挠,英勇奋战。将这种永不放弃的斗争精神作为切入点,十分自然的开始教学,不会生硬。这一过程也对历史教师自身的修养以及学生的自身修养都起到了很好的提高和升华。在时代背景下对相关人物进行分析,比如对抗日战争英雄所做的英雄事迹进行叙述,然后询问学生对此事件和此人物的一些看法和感受。从这一过程中学生就会学习到相应的民族精神和抗日精神,以及这节课所重要的知识点。前人的牺牲为我们换取了如今的太平盛世,对于这一点教师可以进行反复的教学与说明,并提出问题,与学生在课堂之上进行互动。让学生能够在精神和心里做到反复的沉淀,得到与历史人物心灵的共鸣,产生深刻的记忆。这种状态,就是对核心素养这种教学方式最深切的体现。而取得到的成果和成效也是极为显著的。
在学生学习以及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诸多的影响因素。其中环境就是最为主要的。而环境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其影响更为重要。当学生的周围是一个有利于核心素养提升,以及学生自身身心健康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环境时。那么这样的环境是十分成功的,对增强学生关于知识点的加深记忆是十分有利的。在这里以初中历史为例的话,我们可以在教室的后面开设图书角,放置一些有关于相关教学任务的书籍,让学生们进行翻阅和查看。在课堂上进行朗读,对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写作或者绘画。也可以在历史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前提下,进行一堂表演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辅助课堂,表演情景剧。使学生能够切身实地的,深入感受人物之间的联系与事件氛围。这样的活动氛围可以使学生对整个的事件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梳理,总结和归纳。学生自身主动去感受整个事件以及人物相关的心理活动。也可以想象,如果是自己,或者以自己的性格去情景代入,在这件事情上自己是该怎样解决冲突或者如何选择?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为学生讲一些与此相关的历史小故事或者是起到反面教材作用的历史小故事,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强烈的对比,反向的深入了解。对比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增强记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一个有效的培养。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到书店以及网站查阅相关的历史信息。有什么问题或者是有更多的想法的时候,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在课后为学生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真意识。营造一个积极的环境,对比于生硬严厉的教学环境,是当仁不让的最佳选择。
由此可知,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开发以及培养都离不开优异的教学方式。优异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也可以更加促进的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这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目前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情景融合,切身实地的去感受。对教学是起到促进的作用,可以使素质教育落实到地,为教育事业的前进做出又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