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宇航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重庆 400000)
音乐课程始终是贯穿学生基础教育课程中,在传统教育中音乐课程往往极其收到家长和学生的轻视,大部分学生对于音乐课程并不在乎,而导致音乐教学以及其所蕴含的德育教育无法得到顺利的落实。伴随着新课改教学要求的提出,德育教育渐渐成为了教育的核心部分,而音乐课程的重要性也得以崭露。本文旨在针对当前音乐教学中德育教学的缺陷和不足进行透彻分析,从而提出相关的促进意见与策略。
因为长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重视考试科目学习的思想根深蒂固,从而导致像音乐这类有关艺术素养提升的科目始终无法得到重视。尽管德育教育的教学方针有效提升了音乐学科的教学地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许多难题和障碍。首先,老师对新形式的德育教学理念领悟不够透彻,理解不够深入,使得在设计音乐教学阶段,并未充分融入德育教学观念,音乐课堂不符合现代德育教学要求标准,音乐教学一如往常地缺乏德育教学的深入渗透和辅助;其次,大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不当的问题,德育渗透的实践工作过于生硬和死板,没有采取具备创新性和趣味性的多元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导致音乐课堂过于枯燥乏味,学生对于德育教学的接受效果处于极其低效的状态;最后,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教学的默契度和配合度,课堂互动效果明显不足,师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也最终使得音乐课程的德育教学工作,无法在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下进行可持续发展。
音乐课程与德育教学只有在二者相互配合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效提升德育教学在音乐授课的渗透率和实效性。在课程素材的选用方面,老师应首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进行全面、具体的调查,以针对他们的第一手资料,作为为音乐授课素材的参考基础开展素材的挑选。同时,在音乐素材挑选方面,应尽量贴合德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特点进行选择,通过歌曲本身的催化、鼓舞的作用,激发学生高尚的心灵品德。
比如,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根据学生本身年龄阶段的主要特点限定音乐素材挑选的范围和方向,让音乐能够符合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以此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和专注度。再者,音乐素材的挑选应与音乐本身所具备的时代背景、文化内涵以及其所表达的精神品质为参考标准,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黄河颂》等经典国际性歌曲作为教学资料,让学生以音符和旋律为引,深入了解歌曲的文化内核,从而促进他们的德育教学渗透。
从以上教学案例可得,音乐教师在音乐授课环节中必须先树立德育教学的理念,在音乐素材的挑选过程中,要时刻把握“双赢策略”,既满足学生的学习期望,又切合德育教学的深入开展,帮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提升自身的文化品德涵养。
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方式固然已不能满足当前德育教学工作,因此身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更加注重教学策略的转变和创新,积极运用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搭载德育教学的丰富教学内容,内化教学深意,从而达到理想的音乐学科教学效果。在教学方式的改进层面,一定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创造性的思维模式构建合理可行的教学方略,能够让学生在趣味性的音乐活动中,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和培养。
比如,在实际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对自身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持以十分重视的态度。在日常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程活动中增加竞赛式的教学模式,类似歌曲接龙、填词比拼、听曲猜名等教学活动,增加授课过程中的竞争性,让学生在良性竞争的教学氛围中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也可采用故事汇的方式配合音乐的教学,例如在《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歌曲的教学中,在歌曲演唱环节结束后,让学生以中心围绕的方式排座,为同学们讲述这首歌曲背后的真实感人的故事,音乐和故事的深度融合,让学生能够充分体悟德育教学。
从以上教学案例可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相关的策略方法,必须坚持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要让学生在多彩有趣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深刻感受德育教学的巨大魅力,以歌曲和旋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品德。
综上所述,德育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找准德育渗透的精准定位,以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优化学生的思想品德,让德育之花在五线谱上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