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薇薇
(河南省商务中等职业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2)
步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在当今社会中,人才之间的比拼已经不再如以往那样局限在技术方面,更多地体现在人才的综合素养上。如何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是各级院校都需要考虑的事情,中职院校作为职业化人才的输出摇篮,在我国社会人才供养结构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中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提升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于学生今后在社会中发展和竞争具有深远影响。
学校的职能是教书育人,但是在我国近些年的发展中,教书的比例被过分地夸大,而育人的作用却被忽视。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在于为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这对规范学生在校行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于在学生今后走向社会都会产生深远影响[1]。在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可以更加强调学生的纪律观念,保障学生的课堂纪律,以此来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在中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并且在我国教育节德育工作在学校开展也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历史,但就实际开展情况而言,并没有达到最初的理想效果,究其原因,是中职院校在德育工作实施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2]。为了更好地针对中职院校提出德育工作的改良策略,以下总结出现阶段中职院校在德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出改良策略奠定基础。
思想上不重视德育工作是大多数中职院校都会犯的问题。尤其是在21世纪之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候,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期,此时的社会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来支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彼时,人才之间的竞争往往在专业技术上,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便能够在社会竞争中获得优势。由此导致了中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几乎完全是以专业技能为导向。这种培养理念在短期内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专业人才,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注重专业技能之外的综合素养,也就是为中职院校提供了更高的要求。而现阶段,许多中职院校仍然没有转变过来培养观念,仍旧以专业技能为教学导向,几乎完全忽略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导致许多德育工作仅仅只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意义。
除了上述的在思想上缺乏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视之外,在工作上缺乏专业队伍和相关的体制建设,是现阶段中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另一大问题。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人的作用,同样,要想在中职院校中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那么必须要依托专业化的队伍来进行。而现阶段,在我国中职院校中,很少有院校专门建设德育工作的人才队伍,大多数学校的德育工作都是由任课老师来兼任,这就导致了许多老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兼顾德育工作,很难同时把两项工作都做好。另外,体质上的空缺也是导致现阶段。国内中职院校德育工作实施情况不理想的一大原因。任何工作要想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就必须要建立相应的体制。而由于中职院校对德育工作的不重视,导致许多院校并没有建立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德育体质,进而影响德育工作的开展效果。
前文总结分析了在现阶段我国中职院校中主要存在着的两点问题,以下针对上述内容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改良策略,为我国中职院校德育工作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现状,那么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德育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在中职院校中所发挥的重要意义,以及德育工作在现阶段对学生今后发展的深远影响。要加大对德育工作的投入力度,在人力和物以上都要做到满足工作需求。要牢牢把握教书育人这个基本观念,把教书放在第一位的同时兼顾育人工作。
加强队伍建设是中职院校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保证。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人,只有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德育队伍,才能够切实有效地推进高校德育工作,保障德育工作的效果。学校应当注重对教师素养的培训,要形成一支具有高素养的德育队伍。另外,还需要完善相对应的配套德育体质。要想将德育工作长期有效地推行下去,那么必须要依赖于体制的建设。这就要求院校从自身实际出发,依托于自身的物力和财力,根据实际德育工作开展情况,来制定属于自己的德育制度。要将德育工作纳入到高校的日常工作当中,将德育工作日常化,使德育工作成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够保证德育工作长期有效的进行下去,发挥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加强中职院校德育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院校应当从多方面入手,以多元化的手段来促进自身德育工作的提升,要注重联系自身实际,选择出一条符合自身情况的德育工作开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