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化学核心素养 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2020-12-08 02:05:52薛美娜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薛美娜

(辽宁省朝阳县实验中学,辽宁 朝阳 122000)

引言:在高中教育阶段,化学教学与其他学科存在较大不同,例如数学学科强调逻辑思维的强化,语文学科注重对情感认知等感性思维的培养,而化学学科具有显著的化学特色,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内容风格,均具有中性化的鲜明特征,而教师的引导与构建是决定化学课堂教学路线的主要因素。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需以学科的核心素养为着手点,积极构建高质量的授课模式。

一、贴合生活角度引入知识点、带动学生的探索热情

课本上理论概念等知识内容的引入可以以生活化的角度为切入点,通过对身边熟悉事物的深入感知,向教材的理论概述所回归,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授课过程能够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程序更为贴合。知识的存在是以现实的理论依据为根基的,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探索精神,激发其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多多联系身边的日常生活经验,以便快速地理解知识内容的内涵,进一步深化对理论概念的学习[1]。

例如,在《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对合金的基本概念与性质予以明确,并了解几种常见合金的具体组成与用途性能,进而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或了解到的合金材料的具体应用,或是简单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合金物质。如在家庭厨房中,不锈钢材质炊具与盆的使用十分常见,这主要源于其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除此以外,不锈钢类的合金材料还可以用于生产制造医疗器械等。教室内的门窗应用的是硬铝材料,这主要源于其在硬度与强度性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与此同时,飞机与轮船等大型的交通工具也会应用到硬铝材料。将贴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例引入到化学课程的课堂授课过程中,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加入到内容学习与研究讨论中,还能促使其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更扎实,进一步强化自身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通过实验操作与动手实践锻炼创新思维

对于高中化学课程来说,实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化知识内容的作用,借助于动手实践与实验操作,学生能够体验印证理论概念的整个过程,从而学会通过另一种形式展现知识。如果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较弱,想象能力不强,要想切实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与对各种公式定义的认知,完全可以借助于实验操作感悟并体会具象化的理论内容。若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扎实,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也可以通过实验开辟一个学习知识点的全新发展空间,锻炼其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2]。

例如,在学习硫酸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硫酸的重点性质,准备好试管等实验仪器,将适量的浓硫酸注入到盛有少量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让学生观察出现的实验现象,当浓硫酸接触到试管内的液体后,原本属于蓝色的硫酸铜晶体逐渐改变颜色,最终变为白色,这就证明了浓硫酸具有的吸水性。结合实验现象,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其吸水性特质的学习,浓硫酸吸水的主要原理是其能够吸收处于游离状态的水,包括物质中的水分、空气中的水分以及结晶水合物中的水分等。因此利用浓硫酸的这一特性,在化学实验室中可以用其对气体进行干燥处理。将理论教学与科学实验有机融合,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有效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成效。

三、教学情境创设多元化、树立科学研究精神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学模式的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高中课堂教学的每个阶段中,均可以对适宜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予以灵活运用,集中呈现课本上的知识内容与架构体系,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达到丰富课堂授课形式的目的。优秀的教学辅助工具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还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更加高效地理解并把握知识要点,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3]。

例如,在《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一课的教学活动中,便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设备,播放与资源利用、绿色发展相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了解石油、煤与天然气等资源的利用,把握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要点,积极树立环保意识。还可以以石油裂化为探究课题,自主思考并搜索学习资料,研究裂化石油的整个过程,丰富自身的学习体验。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团队合作是一种基本的发展形态,要想促进个人的不断成长、团队的持续发展,必须对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协作予以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合作共赢的思维理念,培养互助精神,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积极推广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一个共同的研究课题为目标,划分整体的学习任务,开展分工合作,发挥小组成员的整体优势,在学生不断适应小组合作、实践探究的同时强化其合作能力。

结束语:化学学科是高中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深化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理念,发挥自身的引导与辅助作用,营造优质的授课环境,切实提升化学学科课堂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