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 罗洁 王小旭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市 132013)
随着高职扩招工作的进行,高职院校同样面临着更严峻的现实,这类生源高职生如何培养,各个高职院校提出了不同培养方案,通过资料查阅和调研发现很多院校在扩招生源人才培养模式上采用了线上线下结合、“1+X”
证书等灵活培养模式。在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如何实施也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现在扩招生源的现状和高职院校的培养条件进行了课程实施的探索。下面就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针对扩招生源的高职学生进行课程教学探索。
随着招生范围扩大,非传统生源不断涌入,生源结构多元化是扩招生源的显著特点。这些生源有着不同的学历背景,年龄结构、工作经验、工作岗位也各不相同,他们很多是已经工作多年的企业职工,在文化基础、学习时间、就业需求等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他们再次来到校园接受学校的高等教育会很不适应这样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对于这类非传统生源的学生必须找到适合培养他们的教学模式,不能用传统的课程教学,这就要求这类生源的专业教师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我院数控技术专业招生人数为30人,生源多数是退伍军人和企业职工,他们的学历不同,从事的工作不同,文化基础不一样,在实施课程中教师对他们的基本情况做了摸底,所以在确定教学模式时可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线下集中讲授指导,线上单独解答,使得学生能够学到本专业必备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由于这部分非传统生源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所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选取。尽量优化教学内容,选择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必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讲授,弱化理论部分的难度,以实操为主,穿插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学到理论,同时做到了学以致用。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中刀具角度部分内容对于这类生源来说就是很难理解的理论知识点,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候可以以实践为主,让学生自己动手选择认识刀具,用不同类型的车刀切削零件,根据加工外圆、倒角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主偏角刀具在加工中的效果,这样学生很快就能理解主偏角、副偏角等的含义。
传统生源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好,在日常教学中实践的学时可能低于理论学时。随着扩招生源的进入,为了能让学时更好更直观的接受教学内容,课程实施过程中都基本在实训室完成,所以现有的实训条件需要改善,能保证这些学生的操作时间,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因此在实施中实训室可以在全天开放,教师轮流值班,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训练。这部分学生有的有些加工基础,但是他们从事的都是固定的工作内容,对整个加工工艺等内容不是很了解。所以也定期带他们深入企业加工现场参观完整的工艺过程并现场给他们讲授工艺方面内容,使他们能够对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工装夹具等内容掌握更好。学院也为这部分生源投入了一些先进的设备,能让他们熟悉数控专业各个机床的使用及操作技能,毕业后更好的服务数控行业。
在高职扩招的背景下,学生的专业水平要想提高的话就必须有更专业的教师,所以数控技术专业更注重教师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培训。每年每个学期都需要专业教师定时去企业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现在高职院校已经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高职院校变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所以高职教师必须将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有效结合。另外,高职教师还需要时刻关注企业人才需求动向,根据企业对生源的需求,不断转变观念,并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深入企业向老师傅请教学习,返校后给予学生最真实的技能教学,真正为国家、为企业培养数控技术专业精英技能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作为专业教学的引导者,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让学生能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勤于动手,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技能,更好地和专业一同成长。
在高职扩招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的数控技术专业必须要迎合生源类型的转变,从教学模式的改变,到教学方法,实训条件、师资力量水平等方面改革创新,找到适应生源特点的教学方法,合适的教学手段,迎合数控行业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改变,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增加教学实践,不断地完善教学内容,更好地为我国数控行业提供更加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