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超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北庄村学校,河北 保定 072150)
课堂教学延伸至学生家庭中的一种有效方式即为作业,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对其进行灵活运用,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教育行政部门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教师不允许布置笔头回家作业,以减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此背景下,低年级数学教师可采取多样性的作业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尚处于比较贪玩的阶段中。通过作业的布置,能够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同时,也便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具体说来,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的功能主要包含以下几项:第一,落实基本知识和技能,数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学生所必须要掌握的,作业的布置可以更为有效的落实这一目的,实现这一目标;第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所谓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进行系列的活动,这个过程中,即可有效的学生的数学素养;第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比较短,学习的兴趣尚未形成,如果仅仅依赖于短暂的课堂教学实践,兴趣培养效果并不理想,而通过作业的布置,可以引领学生体会数学中的奇妙之处,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自身具备的枯燥性特点使得数学作业也具备一定的枯燥性,影响学生做作业的意愿,且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遵循趣味性和生活化原则,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作业。如在认识了1-10的数字后,让学生创作一幅数字画,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的画最有创意;在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的游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趣味型作业。小学生对小动物十分喜爱,教师可以提前了解学生喜欢哪些小动物,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搜索相应的图画,并在白纸上用黑笔以数字点的方式将图画描绘出来,复印后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后按照顺序连接数字,并根据自己喜好涂上鲜艳的颜色。小学生对绘画十分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从而达到巩固数学知识的目的。同时,在正确连接数字并涂上颜色后,学生面对已完成的绘画作品和喜爱的小动物形象,会产生强烈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也有助于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的提升。
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应将思路打开,让学生以生活实践的方式完成数学作业,巩固数学知识。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其优势思维为形象思维,更喜欢以动手的方式解决问题,基于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充分地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性,布置实践型的作业。例如在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了《正方体的展开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型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用剪子、白纸等工具制作尽可能多的正方体展开图。在此过程中,不仅学生的动手实践欲望得到了满足,且能够通过对多种形成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思考,形成良好的空间思维,实现其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以及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提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长方形、正方形》,可以布置综合性的实践作业,比如让学生放学后和妈妈一起去文具店,观察文具店中长方形、正方形等形状的物品有哪些,提高学生对形状的认知。
除了上述两种类型的数学作业外,教师还可以布置合作型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互动能力。合作型作业可以是学生与家长一起合作,也可以是学生与同学一起合作。在与家长合作时,可以发挥家长的导向性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人民币》教学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合作型作业。为学生和家长提供课后作业评价表,列明双休日学生在父母陪同下参观上海博物馆中国历代货币馆,并合作制作参观小报的要求,以及评价标准,由家长进行评价。小学生的认知和社会经验有限,在完成作业时,会求助父母,并在父母的指引下完成作业任务,有效加强了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的补充和巩固,同时也增长了见识,有助于其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必须要坚持多样性的原则,在具体的实践中,以趣味型作业、实践性作业、合作型作业的方式实现作业布置的多样化,避免作业布置陷入枯燥中,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