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错题订正的有效性

2020-12-08 02:05:52全丽丽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全丽丽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北庄村学校,河北 保定 072150)

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检验课堂效果、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每一天老师都会面临着学生作业中的一些错题,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错题订正,使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探究的学习资源,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

一、小学数学错题订正的意义

(一)针对学生的错题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进行订正并适当地进行强化练习,可以使学生更透彻的理解知识点,降低有关该知识点的错误率,达到牢固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错题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学生对哪些知识点的掌握还比较薄弱。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指导学生进行订正,并让学生进一步进行相应的练习,使学生更为牢固的掌握知识,提高解题正确率。从而进一步的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三)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往往后面所学的知识与前面的学习有很强的关联。学生只有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才不会影响后面的学习。

二、小学生常见数学错题原因分析

(一)审题不认真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做题目时急于求成,审题总是不仔细,很简单的题目也经常做错,不是漏做就是看错。而当把他叫到身边,教师不讲解他自己就会了。这样的现象在班级里大部分学生都有,导致了错题数量多,而且大部分是低级错误,订正费时,师生负担加重,成绩不稳定、不冒尖,每次考试优秀的人数很少。

(二)教师对学生错题的认识不足是诱因

课堂上教师怕学生不明白、怕学生出错,所以在算理、方法和数量关系等方面讲得过多、过细。学生缺乏了独立思考、尝试实践、动手操作实践等,知识就不能自主建构,老师就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路,及时调控教学,因此错题就会“应运而生”了。

新授课上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怕不能完成教学进度就一带而过;对于极个别的不具有普遍性的错误就“视而不见”;对于特别的错例,有的老师会告诉学生“这种做法是错的,自己找找原因”又接着下面的授课环节了。该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整理自己的错因。因此,教师就不能及时抓住学生知识缺陷及时反馈。教师这种过度地防错、避错,缺乏对差错的接纳意识,潜意识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对错误原因不主动分析,对错题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或等待老师讲解解题思路和答案,被动地订正错题,使错题得不到正视、错误得不到解决。

(三)学生解题后反思习惯的缺失是主要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还发现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通常急于完成作业,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也不懂得如何去反思。这是造成错题的主要原因。

三、提高错题订正有效性的建议

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其实这些错误不仅反映了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更是一种尚待开发的宝贵资源。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些资源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在错误上面做些文章,就可变“废”为“宝”,将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为教学服务。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宽容错误,更要将“错误”视为一种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有效教学资源,正确巧妙地加以运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应用错例,及时地放大错例,或设计相应的选择、判断题,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探索中不仅“知其错,而且知其所以错”。只有对“错例”进行理性反思、辨别异同、探寻“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杜绝旧病复发。

(一)反馈评价要及时、针对性要强

反馈是指学习者通过一定的线索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只有当学习者从他们的学习结果中得到反馈时,评价才能对学习起促进作用。作业收来后,教师应尽快批改、反馈,通过反馈,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强化,或对知识错误进行矫正,改善学习状况。

针对普遍性的错误,教师可以课堂上与学生集中评讲;针对个别问题的,教师与学生可以面对面交流,让学生充分暴露出错误的思考过程,从中发现错误原因,并及时订正。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根据这条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原则,学生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艾宾浩斯的单词记忆实验的结论)。可见,如果反馈评价不及时,随着学生对练习题内容和解题思路记忆的消减,寻求正确答案及分析错误原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下降,“遗忘规律”就起作用了,这显然不利于对错误的纠正和缺失知识的弥补。

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排除负面心理因数的影响,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指导学生的学习,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错题的产生。

(二)让错例资源成为学生发展的生长点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负迁移,让它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种生成资源。教师利用这些资源,充分暴露学生的错误,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可以有效地避免相同错误的出现。

(三)记录学生错题,适度加以延伸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有这样一个现象:一讲解学生就懂,但是一动手就错。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可以把典型错题、常见的错题记录下来,加以分类整理,针对学生在作业中暴露出来的普遍性问题、失误较多的知识点,布置一些补充性练习题,通过这些巩固知识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学生在作业练习中出现一些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对这些错题进行订正,降低学生重复犯错率,提高错题订正的有效性。作业订正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个平台,怎样发挥学生作业订正更大的教学作用,取决于教师采取怎样科学、合理的订正方式及订正方法。最合理的订正方式及订正方法应该是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题而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