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开发途径

2020-12-08 02:05:52杨素梅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杨素梅

(河北省定兴县北河镇刘家庄中心小学,河北 定兴 072650)

一、结合学情,让学生爱上美术学习

美术这门课堂可以说起点比较低,小学阶段都在学习美术课程。但是随着孩子们学习和知识的增长,我们结合学生学习情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他们爱上美术课程,从而让他们有获得基本绘画和欣赏能力的兴趣和渴望。如低年级教学中,我们要让孩子们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去绘画和欣赏。如在《七彩生活》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评述及造型表现。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引导他们发现生活的美术,在欣赏和感受中获得美术艺术的美感。在教学中,可以从孩子们的衣着颜色切入,让孩子们说说自己衣服的颜色,然后说说自己和自己的父母喜欢什么颜色,以及对某一色彩喜爱的理由。这样,孩子们就会对这样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自己觉得每种颜色好看而生出疑问。然后,让学生观看教材上相应的图片,用彩笔、油棒等对图片进行描画,然后用同一种颜色在不同颜色的纸上涂抹,观察它的效果,这里就给学生自由和想象的空间。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发展、客观认识能力增强,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不仅重视绘画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教学,还要多让学生运用美术想象技能,如让他们在成长报上设计和制作、贺卡制作等画出自己喜爱的图画、涂上自己喜爱的色彩,通过活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兴趣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灵活施教,增强学生美术想象力。

我们要依据教材根据学生心理和成长特点进行教学,更要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地进行美术学习,而学生提高美术基本功和欣赏能力以及渴望学好的情感。那么,他们才能具有更高质量的美术想象力?

(一)让学生有自主提升的空间

我们的课堂往往分为导入、讲解、欣赏、作画以及作业评价等环节,其实一节课上给学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时间很少,而学生真正要提高美术技能不是短短的课堂上的十几分钟就能提升的。在实践中,我们感觉学生用两节美术课时完成一张作品是比较合适的,而且我认为重点是指导学生的构思和后期的加工修缮。如《版面设计》这一内容教学中,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版面设计作品,小组讨论这些作品精美之处,然后思考自己在设计中应该注意什么,这样他们就知道应该处理好内容的准确丰富、主次的分突出、版式的生动活泼与美观大方。当然,这需要我们老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会从美术审美的角度思考、判断与表达,从而提高他们美术运用能力。

(二)让学生学会想象与运用

学生学习一门学科需要兴趣,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小学美术学习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更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与审美能力,学生才能结合自己的主观思维进行一些想象创作。在《漂亮的房间》这一内容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从教材中感受什么样的房子是好看的美观或者实用的。然后联系生活,谈谈自己所见过的老房子与新房子,思考房间家具、物品的摆放问题,自己画一幅房子如何进行上色等等。这样,孩子们就能发挥联系所见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当然,美术作品的美因人而异,诸如许多儿童优秀作品,我们成人或许感觉那太幼稚了;但是从孩子的角度而言,那是他们的喜爱的,感兴趣的。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美术想象能力,就要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的欣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在欣赏这些作品时谈自己的想法,或者指出作品的不足。学生在欣赏之后,我们还要鼓励学生结合改临、意临、补画等方法进行想象练习。

三、改变策略,凸显想象力培养的实效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范本,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灵活处理教材,要以生为本的施教。这里我们要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优化,不能拘泥于教材的章节。我们可以按照内容重视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如以内容为标准归类,让立体方面的内容放到一些教学,让学生让树叶、蛋壳、纸贴画等经常想象运用;再有按照以技法、工具材料归类教学,让学生们学会运用绘画工具,不断提高工具的运用能力。我们的课堂要注意形式上的变化,因为学生还是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容易形成思维想象上的惰性,一般来说,他们还不喜欢积极主动的思考,遇到可模仿或可照搬的东西,会毫不思索地加以利用。我们可以让学生动手绘画,剪纸贴画的形式来表现。通过图形重组训练启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和视觉的敏感性。如《形体的组合》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石膏形体,然后展示不同形状的积木,之后让学生动手搭积木,然后,让他们进行拼图形,等学生都有兴趣之后让他们小组合作用学具参照教材图形要求用剪刀与双面贴等工具进行尝试操作。

总之,激发学生美术的想象能力,需要我们老师以生为本,低起点教学,还需要我们老师注意和谐课堂的构建,诱发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生成,让孩子带着兴趣和欲望在自发、自愿的心态下想象创作,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