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冬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市 100015)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我国对于创新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已由理论阶段逐渐上升到实践阶段。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都不是全面教育,各自存在着缺陷和不足,谋求创新教育和专业教育协同发展也一直是高等教育着力解决的重点和难点。笔者从能力大纲设计、课程体系、三级教学项目等方面有效落实了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下面进行具体介绍。
工程教育的CDIO教育模式是一个创新的教育和培养模式,要求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要有系统的能力培养、全面的实施指导、完整的实施过程和严格的考核结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大纲的能力目标与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存在相当高的契合性。
首先,在问题分析方面,在“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内的中等复杂程度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应用逆向思维、立体思维、求异思维等创新思维”的要求。
其次,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法方面,在“能够设计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中等复杂程度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等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增加“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使用TRIZ等创新分析方法,体现创新意识”的要求。
然后,在研究方面,在“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内的中等复杂程度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的基础上,增加“开展头脑风暴、使用系统功能分析、因果轴分析”的要求。
最后,在现代工具的应用方面,在“能够针对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内的中等复杂程度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基础上,增加“技术矛盾、物理矛盾、物场模型、裁剪、技术进化法则及ARIZ、Pro-I等工具”的要求。
为实现“专创融合”,笔者在工程基础实践层次、工程认知层次、综合实践层次、创新实践层次四个层次的工程实践体系基础上,分别融入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原理与方法学习、创新技能训练、创新实践应用,做到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全方位融合,打造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CAD、单片机技术与创新应用、EDA技术与创新应用、数据采集与系统控制软件设计、电子产品装调综合实训、电子产品创新设计与制作综合实训、智能电子系统设计与实现综合实训等多门专创融合示范课程,形成独具特色四阶段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模式,如图所示。
在课程体系中,笔者设计了“简单-中等-复杂”三级递进式项目教学,学生通过TRIZ创新方法与专业课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面对本专业的工程问题时,学会使用TRIZ创新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创新更具有方向性,使寻解过程直至“最终理想解”,用最少的资源达到最佳的效果。这种创新方法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上的优越性将更加显著。
简单项目设计主要面向专业基础课程。一般针对低年级高职生开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熟悉该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设置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中。
中等项目设计一般为某个技术方向上的综合应用,主要面向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训课程。针对中高年级开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和能力并掌握该核心课程的知识与技能。主要设置于《单片机技术与创新应用》《EDA技术与创新应用》《传感与智能控制》等专业核心课程和《电子产品装调综合实训》等实训课程中。
复杂项目是具有较强综合性的项目,其实现需要用到学生在专业中所学到的各技术方向的知识技能。针对高年级开设,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并能完成该专业相关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主要设置于《工程概论与项目管理》《电子产品创新设计与制作综合实训》《智能电子系统创新设计与制作综合实训》《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以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大学生创新竞赛》中。
本文以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详细介绍了专创融合的专业能力大纲设计、课程体系、三级教学项目等具体实施方案。该方案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施,全面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使学生从“生搬硬套”的生疏技工变成了“举一反三”的创新型人才,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因此,本文介绍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是可行的、有效的,能为各高校“专创融合”的专业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参考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