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第二中学,河北 邢台 054300)
在初中语文的古诗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促使他们深入体会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也是新的教学课纲的明确要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对学生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促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古诗文内容的同时,领会到传统文化的思想美、意境美,丰富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文经过多位专家小组的精心筛选,其中的每一篇古诗文都是古诗文中的经典著作,其中包含的传统精神让古诗文流传了一代又一代,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现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对的是00 后的学生,这一代学生生活在幸福的生活中,在祖辈、父母的宠爱中长大,时尚、前卫、大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是与此同时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国家意识淡薄的思想。通过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精神,能够让初中生形成爱护国家、自觉承担保护国家使命的责任。
在古诗文中有很多诗词都可以表现出诗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受到诗人积极乐观精神的渲染,有助于初中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具有远大的理想对于初中生的学习与今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而理想的实现需要以坚定的信心、坚持不懈地追求以及坚韧不拔的品质作为助力,才能得以实现。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文有许多篇目体现了这些优秀的的品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向学生渗透。
古诗歌是诗人对其所见所闻所感的艺术升华与情感凝聚,老师应引导初中生结合其生活学习经验来理解与运用古诗歌,既提高了初中生古诗歌理论知识实践内化能力,也锻炼了初中生传统文化传承能力。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绘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古诗词,而文化节日也是初中生切实感悟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主要途径。在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老师可以让初中生在初步阅读内容之后思考其往年会如何过中秋节,鼓励初中生通过网络查询、请教父母长辈等方式来掌握更多关于中秋节的民间故事或风俗习惯。随后,让初中生思考为何诗人会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引导初中生由己及人,让初中生感悟诗人思念亲人的同时,促使初中生更加珍惜与父母亲人相处的时间,对增进家庭感情及培养初中生孝敬父母的品质等产生积极影响。
古诗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应该对古诗文中的字、词、句进行详细的讲解,强化学生对古诗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其中的完美韵律,体会到古诗文中蕴含的语言美和音乐美。例如,《渔家傲·秋思》这首词从细节到整体都流动着一种节奏美,呈现出了和谐的韵律美。在学习这首词的时候,侧重对其中的基础知识做了强化,以促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词中的完美韵律。课上,引导学生注意每句最后一个字的运用,让学生逐句体会词中的优美韵律,并给学生讲解了这首词的特点:“整首词采用双调,上下六十二个字,前后段各五句,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了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我们在朗诵或咏唱时,产生了铿锵的和谐感,前段整个曲调低沉婉转,后段转而慷慨雄放,作者通过语调气势的变化,表达了自己虽身处荒凉之地,但渴望戍边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这样,通过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强化,使学生学习到了古诗词中的完美韵律,加深了学生对中国语言美的理解,并使学生感受到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
古诗文是通过语言来传递主题思想、教育意义的。对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基于诗文中那些起到画龙点睛的语言来做出深入分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品的深刻内涵。对于古诗文来讲,修辞手法的运用往往都十分巧妙,有时候看似平淡无奇的几个字,通过巧妙的组合就能够呈现出一幅动人的图画,引得许多人的赞叹。比如:李煜的《相见欢》中“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虽然是非常简短的一句话,但却将作者眼前的一切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出来,给读者呈现出了一个极为凄凉的画面,充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悲凉。作者在上片基于景物的恰当引用来为思想情感的抒发做出了巧妙铺垫,而下片又通过形象的比喻将自己真实情感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出来。在实际授课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对这些写作手法的巧妙之处做出深入品析,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古诗文教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更是发展和延续传统文化的前提条件。这要求语文教师正式进行课堂授课环节,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切身体会古诗词内容美、形式美、蕴意美,最大限度上激发当代初中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尊重。把传统文化和古诗文教学活动有效融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其今后语文学习和深造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