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发问的精神的问题设置

2020-12-08 13:06:57慕班军
魅力中国 2020年24期
关键词:论据事例论点

慕班军

(西藏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西藏 拉萨 859300)

我曾在书中看到,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说:“语文教学必须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教育”。这和郭思乐教授提出“生本教育”理念殊途同归,以传统教师讲解的详细分析课文或离开文本深挖主题内涵的教学方法,其实是不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对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它和“生本教育”提倡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是一致的,都旨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今天以《发问的精神》的问题设置为例,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发问,从而知道发问精神对于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性。因此,本课以生本教学为契机,鼓励藏区学生多用汉语发问,养成发问的好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围绕着四个问题进行:(一)、我们学习生活中怎样发问?(二)、我们学习生活中为什么发问?(三)、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发问会如何?(四)、除了发问,我们学习生活中还应该干什么?课中的合作讨论理解发问的重要性,课后布置的带有探究性质的作业,更是为了让教学目标得到进一步落实。

一、文本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一)第一个主问题:自主阅读1-3 段,我们学习生活中怎样去发问?

(设计意图)“发问”的第一个主问题,既是指导学生了解发问的一般方法,也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生A:看不懂得就问

生B:听不明白的也要问

生C:碰到奇怪的也要问

生D:……

从同学们的得答案中,我们懂得日常所闻所见所接触的事情,都得发问,我在这提醒大家平常的汉语文学习注意这几方面的习惯养成:

①平常所见之事,我们也要多问为什么的习惯。

②碰到不懂的知识,我们要多向老师请教的习惯。

③养成勤查字典,我们要主动向“字典”老师请教的好习惯。

(二)分组阅读4-8 段,第二个主问题:我们知道了发问的方法,那么对于我们日常的学习,发问究竟有多么重要呢?

(设计意图)提出本课教学的第二个主问题,一方面意在从思想上引起学生对发问的精神的进一步认识,另一方面也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师:再请学生速读文本,从中找出作者对发问精神的作用概括得最凝练的语句。

生:“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师:那么作者是怎样来证明自己的这一观点的?

学生思考、讨论:

思路:什么人通过什么,发现了什么。

生A:牛顿通过好问,发现了万有引力;

生B:瓦特通过好问,发现了蒸汽机;

生C:释迦牟尼通过好问,发现了佛教;

生D:孔子通过好问,发现了儒家文化的核心“仁”。

小结:课文举例了牛顿、孔子等古今中外妇孺皆知科学家、教育家……正是由于他们的好问,最终取得了划时代的影响力的事例来做事实论据证明发问的重要性。

同学们再来讨论一下:作为事实论据应注意些什么?大家可以结合本文所举到的几个事例来概括。

①事例一定要以论点为中心,树立典型。

②事例一定要准确,不能是听来的消息,也不能是虚假的。

③事例一定要精炼,不能详写。

(设计意图)让事实来说话,用事例作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是议论文习作常用的方法。

(三)第三个主问题: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不发问,我们的未来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学习本文运用事实做论据论证观点的方法,列举事例来论证课文第11-13这三节的观点。<小组合作讨论>

例如观点:墨守旧说,不发问,就不能研究,文明就不能进步。

师例:如果我们的前辈还用着旧的生活方式,不能发问,如何才能活得更好,哪有我们现在的 “新四大发明”即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呢?

生A:微信扫一扫……

生B:淘宝买书……

生C:……

总结:从同学们所列举的例子来看,发问、好问的精神,不仅对个人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对人类文明、社会生活来说也是很重要。

作业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知道发问在学习中作用非常大,这里老师也要发问了:发问确实重要,但是我们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还需要具备多种精神,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看到底还需要什么精神。

A、讨论的精神

B、坚持的精神

C、不畏挫折的精神

D、不耻下问的精神

E、实事求是的精神

F、合作的精神

请大家以其中某一种精神为论题,用事实作论据,习作议论片断。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综合性学习。

课后思考

传统的以师为本的教学中,我总担心学生阅读教学理解不准确。但接触生本教育之后,我的担心就变成了多余的。生本教育中说道提倡到:“教育之所以应当全面依靠学生,也正是因为少年的情感和智慧结构的核心部分是人的高级的精神活动本能,少年秉承着人类百万年生命演进的发展成果,具有与成年人想去不远的丰富情感和认知能力”1,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做一个真正的有发展潜力的人。而之前没有表现出来,是因为教师没有给出学生充足时间和浓厚的生命教育氛围去鼓励它。

每节堂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它不仅仅能够把当堂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而且一些探究题更能增加他们的课外知识积累,使所学的知识形成梯度化。另外,合适的习题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发问精神,到达行知合一的效果。而对于藏区高中学生来说,议论文属于比较难写的文体之一。在议论文写作中,一定要让学生学习用事实作论据的习作方法。因此,本课将教学重点放在 “以中心论点为支点,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事实作论据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在完成这一工作的过程中,既有学生的讨论,又有目标的动脑、动笔的训练,这样就把听说读写统一起来的方法,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屈原诗人的话激励自己,在新时代新课程的路上,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浇灌未来的花朵,静听花开的声音。

注释:

①《教育激扬生命》郭思乐著

猜你喜欢
论据事例论点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语文知识(2014年11期)2014-02-28 22:01:16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