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婷
(河北省三河市崔家窑小学,河北 三河 065200)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也是一种爱的教育。其尊重幼儿的个体生命规律,赏识幼儿的行为结果。在此过程中,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并给幼儿创造了良好的成长坏境,规范了幼儿的行为,明确了幼儿的发展方向。赏识教育不是盲目的表扬和鼓励,而是发扬幼儿的特点和长处,改进幼儿的不足,使幼儿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幼儿时期是幼儿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幼儿具有积极影响。应用赏识教育法,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自信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中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育中充分考虑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差异,进而以赏识的教学理念进行幼儿教育,发展幼儿的长处、提出幼儿的不足,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赏识教育的本质是认同、支持、鼓励与赞赏。赏识是教师对幼儿的一种认可,能够有效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在被赞赏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幼儿对自身潜力的挖掘。因此,教师在幼儿教育中要观察幼儿的日常表现及心理动态,并适当地给予鼓励。进而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赏识教育相比于传统的严厉的教学模式更能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幼儿处于幼儿阶段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更容易接受新鮮的事物,有利于教师顺利完成教学内容。
在幼儿教育中,引导幼儿树立自信心是教师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自信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主动学习更多知识,在教师鼓励下,能够挖掘幼儿的无限潜能,促进其个性特点的养成。因此,在现阶段的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利用赏识教育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从而确保学生在面对新事物时可以做到大胆予以尝试,并且由此而感受到喜悦并且受到更多认同。幼儿赏识教育的根本宗旨就在于培育信心,通过培植信心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大胆予以探究,激励学生不断摸索与尝试。与此同时,开展赏识教育也要更多倾向于选择鼓励性与激励性话语来激发学生潜能,而不应当对其予以批评或者进行苛责。实质上,学生本身具备各异的禀赋与特长,而与之有关的创新潜能与探索热情也体现为较强差异性。例如,在幼儿园阶段内,某些学生拥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另一些学生呈现相对较好的审美感悟,或者更多倾向于借助肢体动作来表述内心情感。因此为了全面突显赏识教育能够达到的综合效果,作为幼教人员就要全面明晰学生具备的上述个体差异,依照因材施教的宗旨与思路来推进赏识教育。教师一旦察觉到某些学生表现为特定层面上的进步,那么对其就要予以热情肯定,鼓励其继续获取更多进步。
在幼儿教育中,赏识教育法的实施前提是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幼儿的自身潜能。具体在施行赏识教育时,关键在于创建优良的赏识教育气氛,通过运用情境创设的途径与方式来实现全方位的兴趣调动。例如在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日常活动中,教师都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全新的方式,同时也要致力于自主获取知识。在某些情形下,如果幼儿表现为某些错误动作,教师对其有必要耐心加以纠正,而不应予以惩戒或者批评。教师在平日与幼儿开展日常交流时,应当更多运用拥抱、眼神鼓励与微笑肯定等方式来推进赏识教育。相比于言语激励来讲,幼儿对于鼓励动作以及其他相关动作表现为更强的敏感度。同时,多数幼儿也期待教师对其进行爱抚并且予以肯定。因此作为幼教人员有必要善用充满爱意的抚触动作与其他肢体语言,通过运用上述方式来创建优良的日常教学氛围,从而让幼儿体会到身边他人给自身带来的关爱与帮扶,上述方式有助于塑造与培育优良性格与健全品格。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幼儿针对自身弱点予以逐步克服,在孩子获得每次进步时都要予以拥抱、微笑或者轻拍肩膀等鼓励方式。
幼儿的发展和成长得益于每天的进步,并非一蹴而就。所以,教师在幼儿教育中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日常学习、活动,幼儿表现好的一面教师不要吝啬对幼儿的表扬,并对孩子们施以肯定性的正向评价。这是因为,带有肯定与赏识语气的评价更加能够引导幼儿实现较快的进步。因此在涉及到评价幼教成果时,应当将评价的关注点集中于整个教育过程,从而逐步摒弃只是关注结果的片面评价模式。在很多情形下,教师对孩子们只要给予赏识的表情或者眼神,那么幼儿就能体察到教师对自身的赏识态度,因此全面突显了肯定性评价在赏识教育中的价值。例如教师在引导孩子们学唱儿歌时,某些幼儿倾向于内向性格,因此在面对其他同学时不敢开口学唱。教师在对待此类幼儿时应当富有耐心,不厌其烦将儿歌内容传授给幼儿,并且热情鼓励其大胆予以练习。在幼儿表现有一定进步的状态下,教师就要热情予以肯定,然后鼓励其继续学唱更多的儿歌。因此,针对幼儿给予肯定性与赞赏性的评价有助于唤醒自信。在予以更多鼓励性评价的前提下,幼儿将会真切感受到融入集体并且与他人互动的快乐,从而发自内心喜爱沟通与互动,幼儿本身也能拥有更快的进步速度。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的良好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日后发展。因此,幼儿教师要利用好赏识教育法,尊重幼儿的认知规律,适当地给予认同和鼓励,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