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翠
(贵州省兴仁市第三中学,贵州 兴仁 562300)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变化极为丰富,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一些不好的心理,再加上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一时期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为欠缺,对很多问题难以快速准确地理解,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不太理想。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可能引发学生一系列的不良情绪,学生会产生畏惧甚至是厌学心理,导致数学教学的有序开展面临着很大的难题。师生互动的进行可以打破传统课堂的限制,课堂形式不再局限于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学生能够参与进来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具有课堂参与感,这种形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作为一个过渡时期,对学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初中数学涉及的内容较为基础,但是学生受到自身理解能力的限制,学习起来难度较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方式过于单一枯燥,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提不起兴致。有效的课堂互动,能够解决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互动教学,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能够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学生可以在和教师的交流中思考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关键,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具备相应的学科思维,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堂学习内容,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尊师重道”是我们一直所提倡的,很多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已经超过了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尊重,而是上升到了一种畏惧的心理,这与教师一直以来给学生树立的形象有着很大的关系。很多教师认为只有自己树立一个威严的形象,学生才能认真地学习,教师在课上课下一直都十分严肃,使得学生不敢接近教师,很少和教师进行交谈,在课堂上遇到问题不敢及时提出,甚至在课下也不敢向教师请教。长期处于严肃的学习环境之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是十分有利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深入学生之中和学生进行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学生的个性,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展开有效的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是发散学生思维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提出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问题教学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在提问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问题的设定中,应该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这样才能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参与进来,合理地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方法的指导。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耐心倾听,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能严厉的批评,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问题教学能够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教师在问题的设定中需要准确把控问题的难易程度,确保问题的有效性,为互动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进行课堂学习总结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进行学习行为、思维互动的最佳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预留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探讨式互动学习总结,由此做到在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对学生的思维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在完成《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学习后,我就在课堂总结过程中,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进一步巩固了他们对中心对称知识点概念的学习,并让他们意识到现实生活中中心对称图形、物体无处不在,由此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几何知识水平,并让他们学会从生活角度去观察、探究几何知识,并尝试用几何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初中数学课堂的素质教育目标由此得以实现。
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师生互动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师生互动能够为数学课堂增添乐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数学学科改观,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索,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