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超
(贵州省纳雍县羊场苗族彝族乡羊场小学,贵州 毕节 553311)
初中物理在初中学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初中物理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填鸭式的把物理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缺乏活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从而物理教学效果不佳。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被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它把物理教学内容回归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寻找物理知识,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具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物理问题,从而加深其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明白物理与生活紧密相连。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国家、社会对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学科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能把所学知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但是,在我国一些地区,教师教学观念还比较陈旧,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说讲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主动的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一些物理知识基本上都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课堂教学脱离生活实际,不能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课堂气氛沉闷,完全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导致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学内容不断的更新,这就需要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增加知识储备。然而,一些初中物理教师,知识水平仍然有限,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时,仍然采用原有的知识进行授课,从而导致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完善,从而导致学生物理成绩不尽人意。
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有一些父母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尤其是物理学习,他们认为物理是不重要的学科,没必要很好的学习,在生活中自然也不会告诉学生物理方面的知识。同时,他们不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比如对于一些现代化的学习工具,他们不会运用,或者也不愿意去尝试运用。
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识,物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把生活化因素融入其中,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熟悉感和亲切感,增加其学习的主动性,发散思维,结合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教师在讲解水的三种状态时,教师可以把生活中学生所熟知的有关水的三种状态的事物列举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觉自愿的去探索知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使生活化教学更好的开展。例如,教师在讲解一些实验性比较强的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化教学情境,采取实验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例如,教师在讲解一些讨论性比较强的物理知识,教师可以开展讨论教学法。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生之中。
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可以化繁为简,使学生更加容易的掌握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实验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电路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把学生四五人分成一组,让他们动手操作链接电路,在此过程中如何控制小灯泡的开关,并且提出问题“我们家里的电灯是如何控制的呢?”,这样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生活化教学理念运用其中,实施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光速和生速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哪个传播的快?然后引导学生下雨天我们是先听到打雷还是先看到闪电?通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很快的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别。
总之,将生活化教育观念运用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因此,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学活动以及实验来进行教学,拉近学生与物理之间的距离,提高其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