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20-12-08 13:06:57李艳艳
魅力中国 2020年24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思政课堂教学

李艳艳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方式,但在长期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高校思政课普遍面临着课堂活力缺乏,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以及课程教学效果较差的情况,单纯的理论教学已经没有办法满足高校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学的要求,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思政课教学的方式,加大实践课程教学,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现代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课程教学实际中,建立课堂实践教学、高校课外实践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教学的效能,从而更好实现高校思政课课程教学的目标。

一、大数据时代思政课教学困境

思政课在当前高校三全育人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思政课的主要路径,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而在当前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面临诸多的困境。

首先是思政课程教学方式陈旧。在传统模式下,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始终都是一个主动和被动的关系,教师始终是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学生多数是被动的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被动的倾听者和学习者的角色。虽然随着思政课教育方式的改革,近年来较多高校教师也采取了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努力改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参与者的角色,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未根本上形成与专业课教学相似的知识传授方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实现。

其次是教学内容的单一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同于专业知识的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教学内容需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内容受到严格限制,知识传授也力求精确,相对制约了高校教师的发挥,这在专业课教学中是较少出现的。但这并不意味在大纲规定的内容基础上不需要进行相应知识的拓展,过多依赖传统教学方式的思政课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对大纲要求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拓展,结果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了单纯的知识点的教学,变成了课本的“复读”,单纯的知识点的重复并不能精确的实现高校思政课课程的教学目标。

最后课程教学过度依赖课堂,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思政课主要的方式,教师的教学设计也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设计展开,可以说课堂教学是整个课程教学中心,即使是随着实践课程增加,课程教学仍然是占据绝对的主体。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带来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路径越来越丰富,大学生也越来越依赖手机、电脑等网络设备终端去获取知识和讯息,但传统以实体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中,依然没有办法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延伸到这些网络终端,大学生即使是偶尔使用网络终端参与课堂,也仅仅是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对于网络终端的关注仍然没有纳入思政课关注之中,也没能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二、大数据技术与思政课教学实践相容性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个现实面前,部分教师采取的是抵制的态度,认为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方向依然应该主要以课题教学为中心,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的提升应该成为高校思政课改革的重点,大数据技术在思政课中的应用也只能是作为辅助,而无法支撑整个思政课教育过程,但事实上大数据的应用则是能够极大提升高校思政课课程教学的效能。

首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加实现精准化的教学,在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下,不管是课程教师还是教学管理者和高校都是无法对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进行详细、准确的把握,致使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无法根据需要的状况去制定符合专业教学要求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能转而单纯的依赖对于知识点的把握,依据常识和经验进行知识的教学,无法将课程知识与教学对象紧密地结合起来。大数据手段的施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对教学对象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为课程教学提供教学依据,解决传统上认为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问题。

其次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是依据学生本身的差异以及对于课程需求和认知的不同差异进行教学,这在专业小班教学中较容易实现,而对于现在思政课教学中普遍采取的大班化教学来说是很难实现,大数据手段的出现能够较为有效对教学对象的差异化需求进行详细的统计,解决与大数据手段,教学对象对于课程教学需求的不同能够成为课程教学制定方法的依据,从而能够保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课程需求等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

最后是在大数据手段的引入能够实现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突破。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改革虽然也多被提及,但都是无法从根本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课堂教学之外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展开,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如何展开,都是传统条件无法完全满足课程教学目的的。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则完全改变了这种状况,因为在大数据手段的支撑下,实体课堂不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教育对象可以通过网络终端采取网课等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而在实践教学的方式也可以更加多样化,课程实践不再仅仅流于实践基地的参观等,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教育内容通过虚拟场景的建构,让教育对象参与到具体的、历史的场景中,对于教学知识内容有更为深刻的体验。

三、大数据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路径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冲击是巨大的,这种冲击更多的是对传统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挑战,同时也为其改革提供了方向:

首先是教学方式的改革,走出课堂,采取更加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大数据手段的支撑下成为现实,尤其是在2020 年这种重大社会问题的背景下,突破实体课堂,采取线上教学或是混合式教学应该会成为今后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再是仅仅依赖课堂教学实现,虚拟课堂同样成为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场所,依托大数据首选的超星慕课等虚拟课堂教学在大数据手段的支撑下,逐渐会发挥与实体课堂相同的作用,其在高校思政课中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也相应需要调整,适应这种虚拟的网上课堂教学。

再次是对于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场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的黑板、粉笔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学习更加充分地把握课堂教学的内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更加革命性的变革,简单的视频、音频和图片文件,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可以建构成虚拟的现实和历史场景,纲要课程历史的学习,不再仅仅是对于历史文献的学习,而是可以通过历史场景的模拟,让大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参与到历史场景中,对于历史认识不再仅仅是通过知识点的学习,场景教学真正实现,在场景中大学生能够教学知识点实现更加全面地把握。

最后是思政课实践方式可以发生变革,实践教学改革现在高校各种课程改革普遍重视度内容,相对专业课程的实践而言,思政课实践方式的建构在传统条件下方式过于单一,难以满足课程学习的需要,在大数据手段的支撑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方式可以突破原来的单调方式,除了实地参观方式等之外,可以让大学生通过运用大数据手段进行场景模拟,事件还原,场景复原等方式,设计更多地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的实践方式,大学生也能够更加根据自己的专业学习的需求,将专业的学习与思政课的学习相结合起来,实现专业学习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思政课堂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5:14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16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42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