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析

2020-12-08 16:20:52
魅力中国 2020年18期
关键词:分组讨论新课程探究

(温州市龙港实验中学,浙江 温州 325802)

一、过多的使用课件,关注学生不足

一堂课中,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课件的演示上,文本研读淡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冲淡了,学生的思维、情感活动被压抑了,师生、生生对话消退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了。因此课上过多地使用“道具”,给人以“做戏”的感觉,有一节公开课,有个女学生鼻子流血了,上课的老师也没有发现,倒是下面听课的本校的老师发现了,跑上去帮她止血,但是那个上课教师没有好好地关心她一下,问一下女学生要不要先去医疗室看看,或者休息一会儿,可能平时那位参赛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不是很强,可能她怕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事实正好相反,如果因为关心学生导致课堂暂时停顿,影响教学任务完成的课,评委是不会因此而指责、为难参赛选手的,更应该表扬、推崇其行为。

二、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无实效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有必要提交小组讨论,并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解决问题。

在很多老师的观念中,老师将学生进分组讨论,很多的优质课评比也是采用这种形式,只有分组讨论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理念,用得非常不适宜,就此可见,过多的分组讨论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的“流弊”。如:《辽阔的疆域》教师在中国的海陆位置和领土的四个端点时两次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没有实际意义。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在《专制帝国》中要求学生合作探究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目的和作用,学生自然无从着手,最后只好有老师讲解。反应了小组合作的低效,缺乏合作的基础。

三、由满堂灌到满堂问

满堂问成为新课程课堂中的普遍现象,老师以为问的多体现出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课堂上被过多的问题搞得“迷迷糊糊”、上个问题还没有结果下个问题接踵而来。所以适度在课堂上发问,同时还要分清主次与重点。

下面是《城市的发现》课堂实录:

师问: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什么?

生:文字。

师:同学们说得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四大文明古国是指什么?

生齐答: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

师:堡垒是用什么筑成的?

生:石头。

师:石头哪里来?

师自答:印度石头等缺乏,需要与外地交换。

师:印度城市多不多?摩亨佐达罗大不大?

是用什么筑成的?山丘周边是什么?

生答:多、大;石头;堡垒、城墙

师自述:统治者都到这里来洗澡,还有巨大的谷仓,用来贮藏粮食。

师:居民区的街道有多少宽?街道直不直?

生齐答:宽、直。

师:非常富有的人房屋用什么砌成,富人住的房子多不多?

生答,师归纳。

师:劳动者、奴隶他们有没有居住的房子?

生齐答:有。

师归纳:人们把那里叫做哈拉帕文化。

单一的教学方式虽然有问答,但是教学设计不合理,无法激发散发学生思维,随意的发问,让学生机械的选择回答“对不对”“是不是”“有没有”。重点不突出,难点学不会。总在一些旁枝末节的知识上消耗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四、没有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怎样激发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让思维多元化,需要赏识教育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然而很多教师随意的滥用赏识教育,当赏识词语过多的时候,很容易误导学生,使学生难以发现自身的不足,难以发现自己思路和方法存在的误区。让学生心态自满骄傲影响学生正常的逻辑思维能力。

新课改提倡的是教师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根据自身的特点、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的价值,科学地设计课程目标,艺术地准备教学预案。而一部分教师的教学并非如此,上课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完全依据自己准备好的预案进行教学,对学生提出的真实的、有价值的问题置之不理,或胡乱敷衍一番,对学生的个人见解和有创意的认识随意否定,使学生完全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走,不能有任何逾越。有些公开课,教师还要让学生反复地预演,甚至“台词”都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内容记熟。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不复存在,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动态过程消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样性和独特性难以再现,学生富有创意的思维无法“闪现”,学生只有机械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如《角色与选择》教师设计了人生AB 剧的形式开展教学。要求学生做出选择。

[展示]某天,重庆市天星桥酒店,新来的服务员小张在收拾3 楼13 号包厢时,发现了一只客人遗失的手机,

小张该如何处置这只手机呢?

A、占为己有 B、归还失主

[学生]全班学生都选择了B(因为与老师的原来的设想不一致,结果老师出现了下面的追问)

[教师]老师在其他班都有选A 的,你们班怎么没有呢?再考虑一下?

教师不仅没对学生的正确选择给与表扬,反而给与误导。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死守教案,忽视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猜你喜欢
分组讨论新课程探究
基于分组讨论互动教学的视频反馈学习法在神经病学教学查房的应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②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