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娜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60)
习总书记提出了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些文化来自五千年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来自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革命文化、来自中国中共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建设改革中涌现出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上升,在世界的舞台上中国应该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文化,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更好的形成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打造中国自身特有的魅力。讲好中国的故事,让世界更多的国家、人民了解中国,向往中国。
1949 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上庄严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自此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共和国的奋斗历程,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国对世界的经济贡献率加,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强国,综合实力明显上升。十八大“两个百年”、中国梦,民族复兴的提出。十九大胜利的召开,中国的形象走向了世界舞台,也日益迎来了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增加了世界对中国的好奇感。改革开放40 年,中国是如何发展,如何崛起,如何进步的,中国的世情,国情,党情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是不是民主,中国的道路是什么等等。引来了种种的国际发问。所以随着中国实力增强,世界的声音也开始高涨,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意识形态的斗争等都影响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所以有必要运用中国声音,中国元素,中国符号,中国语言,中国历史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文化软实力,回应那些对中国不正当的负面形象。树立好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早在1942 年5 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1]同时他根据抗日战争的斗争现实,提出了新文化中的新文学,新人民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这一原则。所以讲故事的素材要选取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本着选取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本着选取真实史料真实题材的情感。从历史文化,社会政策,历史博物馆等寻找讲故事的素材,为讲好故事寻找内容支撑。
(一)文化素材:第一类是彰显中国悠久的古代文明。中国是一个5000 年文明历久弥新的国家。中国的古人们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这里有唐朝的开元盛世,贞观之治,以及明清的康乾盛世。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想,为各个朝代的封建君王提供了治理社会的可行性方案。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些领先于世界的发明,为古代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长足贡献,为古老的中国文明和中国文化增添了神秘色彩。第二类是彰显中国文化的作品。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屈原的《楚辞》《离骚》。唐朝的诗歌,无论是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都给中国留下了多产的诗歌作品。诗仙李白,有表现诗人豪放洒脱自由个性的李白,有关注社会现实的诗圣杜甫,宋朝最著名的是词,唐宋八大家,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婉约派的代表辛弃疾,元朝的关、马、郑、白的四大元曲家。明清小说,四大名著的问世。从辛亥革命之后的,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同样也涌现出不同凡响的作品。在抗日战争期间也涌现出可歌可泣的革命战争年代的作品,如余华的《活着》,还有反应中国改革开放生活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路遥的《平凡世界》等等。第三类是彰显中国的民族精神。封建社会中有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近代,中国虽然遭受外敌侵略、民族危亡,但是中国人民始终从未放弃,为争取变法图强而英勇就义的戊戌六君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的舍生忘死的民族英雄,狼牙山五壮士,黄继光,董存瑞,向警宇等等。还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南梁精神这些无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砥砺奋进。正如习近平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2]
(二)政策素材:政策素材组织成的中国故事,有利于国人了解中国社会的运行方案,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优势,有利于了解中国对世界做出的贡献。比如一带一路政策,命运共同体政策,中国的发展是互利共赢的,让周边的国家或者地区能够搭上中国发展的便车,中国为这些国家提供自己的中国智慧。还有中国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得人口,解决中国的贫困人口,贫困地区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同时也为世界的贫困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世界反贫困这一社会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梦的政策,从三个维度作出了回答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中国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投射,成为有效沟通中国与世界的一个新概念。[3]十九大的召开,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挖掘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政策,讲好中国政策背后包含的使命和价值。
(三)社会素材:中国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建筑都有它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而进入深层次的挖掘,里面包含的无一不是中国的故事。有博物馆里历史文物见证的素材,有旅游景点的素材,有南方北方不同区域之间的素材。比如兰州的羊皮筏子,就是古代中国人穿越黄河的一个交通工具,这里面包含着中国人的创新精神。还有在2008 年大地震面前,中国人在面对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救灾精神。
因此,讲故事的题材不计其数,涉及的领域之广,我们要触类旁通,挖掘好历史元素,不仅仅是单纯地去用材料讲中国的故事,而是寻找讲故事的艺术与方法,通过材料讲出材料背后的价值,讲出真的东西,讲出实际,而不是虚无缥缈,恍恍惚惚。讲出中国文化,讲出中国特色,讲出中国精神,讲出真正的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共同协调完成。同时还需要借助现代媒体,网络,微信公众号,视频公开课,小程序等众多传播手段和传播工具。
(一)国家政策的制定。国家政策具有全局性,高屋建瓴性。国务院,宣传部,教育部应该给党机关、政府机关、军队、学校等下发相应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化的文件。
(二)社会活动的主体。社会是讲故事参与群体最广泛的群体。社会是个大家庭,在这里有不同单位,不同职业,不同角色的人群,也有不同的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和公共文化。比如各个单位之间可以定期举办讲中国故事的座谈会,目的其一是传播正能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二是可以增进同事之间的感情交流。还有出租车,公交车上是宣传中国故事的最好平台,因为在这里可能乘坐车的不仅仅是中国人,还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人,所以司机可以播放关于中国故事或者中国文化方面的频道,让乘客在中国大地上接受故事的熏陶、文化的洗礼。还有在公园或者旅游景点,红色景区,安排的讲解员不仅要讲风景区的特点,历史渊源,来龙去脉,更多的要融入中国故事,中国文化和中国元素,让游客不仅感受中国壮观的山河,更多的感受中国文化的智慧和魅力。
(三)学校政策的执行。学校是文化的摇篮,文化的天地,所以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场所和基地。首先,学校可以按照专业分,文理科等不同专业可以互相讲各自专业方面的中国故事,让不同的专业,学科背景的人分享中国故事,加强学科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在学校培养通识教育的人才。其次,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讲中国故事的全校活动,大师讲座。老师学生都可以参加,留学生更要参加此项活动,讲故事的形式不限,可以单人可以合作可以集体。最后,学校的宣传栏,大屏幕,广播站可以在定期展示宣传或者广播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事迹例子。
(四)个人具体的行动。对于我们的单独的个人来说,首先要有讲好中国故事的这一意识,并且知道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其次,在平时加强历史,文化等各科的修养训练,要有历史思维和文化情怀;最后,我们可以根据平常积累的素材,可以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讲,甚至可以给自己的孩子讲,从小熏陶,从小让在讲故事的文化氛围中成长。
(五)现代传媒手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app 软件,小程序软件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所以我们不仅要利用好国际新闻媒体,国际舆论平台,报纸等传媒手段,讲好中国的故事,更应该用各种小程序平台发出中国的声音,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价值。
结语: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还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随着中国桥,中国高铁,中国路在外的传播,有利于增加中华文化的元素,讲好中国故事懂我们的文化历史,了解我们的文化底蕴,传播我们文化的影响力不仅仅是每一位留学生,每一位国际交流学生,政府官员的事情和任务,更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职责。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每个人讲好中国故事,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将指日可待,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会向前接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