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近年来,职业技能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对职业技术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节节攀高,为精准掌握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储备职业素养教育所需的基础数据,本文以安阳职业技术学院2019 级入学新生作为调查对象开展研究。本次调查采用的主要测量工具为SCL-90 症状自评量表和UPI 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主要针对我校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精神症状等作详细调查。
本次调查选取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2019 级全体新生为研究对象,
共注册新测评用户6603 个,采取自愿参加的方式进行测评。
经过筛选剔除,共收回有效问卷9458 份,其中SCL-90 问卷4702 份,UPI 问卷4756 份,总计2019 级大学新生心理普查覆盖率为72%。
1.SCL-90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是信度和效度经过检测的专业心理测评量表,通常用于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的检查,需要被试对症状进行自我评价。量表的得分总值在90 到450 之间,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本次测评采用总分和因子分相结合的方式:总分超过 160 分,或者任意一个项目因子的平均分数超过2,或者阳性项目的数量大于43 项,即筛选为阳性症状。
2.UPI 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
该问卷共有64 道题目,问卷总得分在0 到56 分之间,总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测评结果依据评分标准将被试分为三类:第一类人群是严重心理问题存在可能性较高的群体,第二类人群是心理问题存在可能性较高,程度不太严重的群体,第三类人群是心理问题存在可能性较低的群体,不能列为第一类和第二类人群的被试,即为第三类人群。
19 级新生实际测查SCL-90 问卷的人数为 4702 人,男生人数为2529 人,女生人数为2173 人。测量量表总分平均值为113.23 分,最高分为380 分,最低分为90 分,中位数是235 分。其中总分≥160 分的人数为 453 人,占测试人数的 9.6%;总分≥200 分的人数为 202 人,占测试人数的4.3%。通过对各个因子分数的统计分析发现,检出人数最多的因子为强迫症状(16.91%),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10.93%),检出人数最少的因子为躯体化(4.53%),与全国大学生常模SCL-90 测量检出结果一致。
UPI 新生实际测试人数为 4756 人,第一类人群检出数为499 人,占测试人数的10.49%;第二类人群检出数为879 人,占测试人数的18.48%。同时被SCL-90 和UPI 两个量表检出为阳性预警学生人数为293 人,占测试人数的6%,此类人群是需要格外给与重点关注的学生群体。我校2019 级大一新生使用SCL-90 和UPI 量表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分别为9.6%和10.49%,其中男性检出比例略高于女性。
与全国大学生SCL-90 常模(2009 年)进行比对,可以看出我校2019 级新生各因子分值及总分均低于常模,通过T 检验分析发现,2019 级新生心理健康测量数据同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SCL-90 常模相比,各个因子分差异都非常显著(p ≦0.01)。
综合对结果可以看出,我校2019 级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较理想,总体心理状况较好。
对2019 级新生SCL-90 测量结果进行性别比较发现,男性和女性被试在总均分和各因子分上都存在差异。统计结果显示,男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5 个症状上差于女生,而其他症状上优于女生。
汇总两项量表测评结果发现,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健康特质存在差异,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注重从不同方面进行关注和教育,在心理素质培养和提高方面,也应该有不同侧重。
结合SCL-90 和UPI 测评结果,我校2019 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普查覆盖为72%,心理问题检出率为9.6%,阳性因子按检出率前四位分别为强迫(16.91%)、人际关系敏感(10.93%)、抑郁(8.51%)和敌对(8.12%)。我校2019 级新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水平,并且差异显著。
依据心理测量结果,应为每个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并依据测量结果将新生分为四类人群,分别跟进辅导。
对于第一类人群(心理基本健康和未测试人群)进行一般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参加各种心理活动。
对于第二类学生(可能存在一般心理问题),首先由院系部负责学生心理工作的老师进行第一次面谈,心理健康中心依据测量结果和面谈提纲,选取专业心理测量问卷进行二次评估,较细致的了解该部分学生心理问题的性质并判断其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心理辅导计划,帮助其解决心理困惑。
对于第三类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存在危机),由心理健康中心进行预约面谈后,制定危机干预方案对其进行危机干预,并及时与其辅导员建立联系,安排追踪观察,帮助学生早日摆脱心理困扰。
对于第四类学生(疑似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如有神经症、人格障碍等症状自评的被试,应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必要时需将学生转介给精神疾病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断。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应有大众化普及教育,还应有个性化辅导,既有覆盖面,又有专业应对,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从刚刚进入大学校门就应该灌输心理健康意识。通过普及心理健康课堂教育,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对大一新生实行全面覆盖,增加大学生的心理知识,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拓展心理健康宣传途径,充分利用多种新媒体平台,变被动灌输学习为主动搜索推送。
构建院系部二级心理辅导站,提升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专业应对水平。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特质,和不同年级遇到的不尽相同的心理问题,深入学生内心,针对各自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心理健康教育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应通过两方面来实现,一方面是开展多种心理健康活动,通过活动进行自我教育,实现自我成长,体现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是建立朋辈心理辅导团队,朋辈辅导比专业心理辅导更亲切,是学生自发的、义务性地进行辅导,同时也更简便有效,但专业性相对较弱,所以对朋辈心理辅导团队定期进行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朋辈心理辅导团队可以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候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层次的心理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