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的引领与培育

2020-12-08 15:18:34杨静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杨静

(湖南文理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

(一)传统教育模式受冲击

新媒体提高了思想信息供给的开放性,提高了在大学生接收信息的速度,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习惯、信息来源途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往单纯的课本授课和谈心交流的思想教育模式受到极大的冲击。新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内容量较大,内容更新的速度较快,往往社会热点事件可以第一时间在校园内引发巨大的波澜。学生使用抖音、快手、微信、小红书等媒体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大量各种社会思想极大的影响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大学生的信息来源途径日益多元化,与之而来的是各种思想观念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加上大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不强,对有些价值观念的深度思考不足,往往零散的了解导致他们缺乏对社会事件前因后果的正确认知,这使得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不良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工作受到新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加大。

(二)教师缺乏创新性思维

我国高校从事思想教育引领工作的教师、辅导员、党务工作者等普遍的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但是不熟悉新时代网络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具备强有力的新媒体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技术,不能采用创新思维更好地开展特色化的思想教育引导工作。随着大学生日益更多的使用微信、抖音、微博等进行互动,可以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是较弱的,这一方是由于新媒体信息传递多元化、个性化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高校教师在网络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不足。目前,很多高校缺乏有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平台,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更新速度慢,缺乏专业的团队维护,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没能与学生保持深入有效的互动,大学公众号、微信平台的创新不够,亲民意识不强,没能采用学生接受的话语吸引学生注意力,不能在与学生学习生活贴近的典型事件中进一步提高思想熏陶引领的质量。推文、新闻稿、视频、组图等使用的不科学,信息转发量、浏览量与点赞量不乐观,有些内容吸引不了大学生眼球。从事思政教育工作教师没有构建课堂+新媒体的教育新方式,书本内容扩展不足,课堂理论与现实衔接不到位,一些APP 的自媒体“吸粉”价值不突出,辅导员、班主任没能开展特色的网络教育引领工作,因此降低了网络思政教育的质量。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特征

(一)平台教育

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想教育引领工作要达到以提高吸引力、影响力、权威性、互动性的目标,还要搭建专职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强调形成网络自媒体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思想引领的积极作用。高校应当开发基于APP 的专业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平台,强调加强信息供给的引领,进一步发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教育作用,强调体系化的开发思政教育资源,通过平台实现与学生的有效互动,着力运用一系列有影响的网络自媒体空间优化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优化教学管理活动,达到提高思政教育质量的目标。高校应当组织适应平台运营的专职思政教育队伍,达到高效深化进行思想引领目标。

(二)个性化教育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应当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强调根据学生的个性需要开展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引领活动。首先,网络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具有时代特征,强调根据学生的个性成长情况优化思政教育的方式,保证思政教育跟上时代节奏,能够在日常的社团、主题班会的基础上实现思政活动与自媒体相融合,进一步在自媒体展示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与学习成果。全面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现状调研工作,了解学生思想诉求,总结归纳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的典型问题,在全面进行思想引领的同时进行一对一指导,进一步根据大学生的专业、年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思想教育引领,提高思想教育的情境性与针对性,达到促进高校大学生蓬勃发展目标。

(三)创新教育

网络思政教育应当具有创新教育的方式,强调根据新媒体的特征不断优化新技术方法的应用。首先,自媒体空间的思政教育应当具有灵活的形式,多变的方式,强调根据流行趋势优化思政教育载体,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其次,进一步实现思政教育工作与时政热点的紧密结合,着力开展实时性、互动性、针对性的思政教育。第三,还要组织开展丰富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进一步把传统思政教育与网络自媒体空间思政教育相结合,形成思政教育引导的合力。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引领的措施

(一)提高教师引导能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需要高校教师具备更高的新媒体能力素养,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效率较低,影响力不足,教育教学时间短。从事大学生思政教育引领工作教师应当具备网络教育引导能力,通过互联网开展创新性的思想教育引领活动。首先,应当组建优质的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引领工作团队,强调在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下,发挥思政课程教育、各院系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等的配合作用,优化网络育人的模式,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全方位的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例如,搭建学院网络公众号宣传平台,由专职教师负责运营刊登学生稿件,提高自媒体平台的排版质量,在合理的板块谋划中展示学生的风采,从而发挥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的引领作用。高校从事网络思政教育引导教师还要学习新媒体平台信息建设方法,了解大学生的兴趣热点,进一步运用大学生接受的方式与大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在不断优化网络思政教育产品的基础上提高网络思政引导质量。新时代教师必须重视网络思想教育引导的方法、内容与目标,强调在慕课、微课的辅助下全面优化学生网络思政学习的体验,合理的设置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讨论话题,将思政课本知识与学生学习动态紧密结合。

(二)丰富网络引导活动

为了更好地通过互联网优化学生思想认知,还要强化学生网络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在互联网更好地获得正确的思想引导。首先,新媒体时代高校应当给大学生建立良好的自媒体互动交流空间,强调尽可能地减少在学生独自遨游网络世界的行为,充分的借助新媒体构建大学生网络社交群,着力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交际能力。高校应当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扩展自己的交际圈,促进大学生正确的选择网络平台获取主流信息,尽可能地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其次,高校还要积极的组织开展丰富的网络主题实践活动,例如,通过网络直播高校大学生为主体参与的植树节、敬老活动、校园竞赛等活动,提高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吸引力,通过一系列大学生关注度较高的活动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推动大学生在网络自媒体讨论校园主流文化的积极性。第三,为了达到指引学生成长的目标,还可以通过网络举办迎新活动,视频互动活动、思政教育主题活动,以及公益广告的展播活动等。应当使新媒体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宣传载体,将中国梦作为主题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先进的思想促进网络思政教育蓬勃开展。互联网信息来源复杂,各种思想观念常常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新时代还要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的教育工作,结合典型案例促进大学生远离校园贷、不法网络交易等问题。

结论: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引领工作带来了新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新时代还要创新网络新媒体的思想教育引领方式,在加强学生思想动态调研的基础上创新思想教育的方式,着力引导学生探究新问题、新技能,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开展思想学习活动,发挥学生自媒体空间的传递正能量作用,力求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实现对高校大学生思想的有效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