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职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2020-12-08 15:18:34李文龙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李文龙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0000)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呢?要了解这一概念,我们首先要了解“有效”是什么意思,“有效”即有效果,在设定了目标之后,能够实现设定的目标。把“有效”一词放到教学当中去,就是在教学中能够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即达到了设定的教学效果。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这种目标是能够符合时代的要求的,符合学生个体的需要的。

(二)有效教学的核心

“有效”与“无效”是一组相对的词语。教学中,评价教学有无效果的依据不是教师是否完成了相关的教学任务,也不是教师教学是否认真,而是学生是否学到了相关知识,学生是否有所收获。即使教学中教师很是辛苦,付出很多,但学生学习效果很差,或者是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学效果也是无效的,或者至少可以说是低效的,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指标。教师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有所进步或者有所发展。

二、了解高职学生特点,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教学

(一)高职学生学习起点多样

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来源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另一种是职业中学的学生,还有一种比例很小的是社会考生。普通高中的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主要注重文化课程的学习,而中职院校的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主要注重的是专业技能的学习,因而进入高职院校后,他们在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差异比较明显;又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各个省市,省与省之间的教学内容上的差异,也导致了他们多样化的学习起点。

(二)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厌学现象比较严重

无论哪一种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他们的文化课成绩普遍不理想。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和本科院校比较起来,录取分数比较低,大多是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报考。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基础比较弱,学习能力不强的现象。相比较专业课程来说,他们大多不重视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较差。在成绩不太理想的情况下,他们对于学习的学习兴趣较低,甚至很多学生产生了厌学的现象,上课玩手机,下课打游戏的现象很是常见。

(三)高职学生热衷上网娱乐,热衷参加各种社会团体活动

高职学生上网的目的大多购物、娱乐,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相对来说比较少。因此,虽然他们在网络上的时间比较长,但计算机专业以外的学生,他们的计算机专业水平还是比较薄弱的。

高职生学生比较热衷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尤其是刚刚进入大学时候的新鲜感,让他们喜欢结交兴趣相同的朋友,希望在社团活动中来实现自我。

(四)高职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普通大学生

自控能力即自我约束的能力,高职学生大多自我约束能力不大理想。有研究表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本科生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卡特尔16PF 测验显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学业成就水平略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SCL-90 中人际关系中敏感、焦虑、抑郁的因子得分高于普通大学生,当然,这与他们自身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身心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的。高职学生有着他们自身的心理压力,这其中很多压力来自学历层次、就业、家庭教育等等。

三、高职教学中有效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和谐的师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老师、学生双方共同努力。当然,作为教师,无法去左右学生,只能让自己做得更好,用自己的真诚与爱心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师在尊重、关心学生的同时,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回应,在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氛围中,“教”与“学”都得到最大程度地呈现与发挥。

(二)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

作为高职学生,虽然他们身上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不足,但是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成年人,在学习中,一定要引导他们主动去学习,主动做事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让他们去热爱学习。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呢?

首先,对于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去讲解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不管教师准备地多么充分,语言多么的准确到位,对于对学习这件事本身就没有多大兴趣的高职学生来说,这种方式就是难以接受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们也许会有很多奇思妙想,也学会遇到瓶颈似的问题难以解决,也许会对某些问题争执不下……也许会出现老师想象不到的诸多事情,这时候教师只需要对学生的问题、难处适时地加以点拨,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中,学生能够带着兴趣去主动学习了,能够主动去思考问题了,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好的锻炼。有了这样的学习兴趣与动力,相信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会有所提高。

(三)教学中设计有效的问题进行提问引导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的意思是说心里想求的答案却有没有寻求到;“悱”的意思是说想说可是又不知道怎么表达。这句话的意思是,学生在做事情或者学习的时候,如果没有思考、没有体会,想说又不知怎么表达的时候,就不要去开导他;在他没有经过苦思冥想的时候,遇到想不通的问题,就不要去启发他。孔子的这句话,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作为老师,对学生的启发与提问,要结合时机,适时适度的去进行,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提问与指导。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是有效性的问题呢?有效性的问题指的是所提出来的问题能让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从而进行积极探索的一种心理状态,进而不断地去解决问题。提出的有效问题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个难度是在学生经过努力之后能够解决的。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成,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有效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来进行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句话生动地告诉了我们提问也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学记》中《善问者》提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是在说,善于提问的人,像木工砍伐木头一样,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从不容易的坚硬的节疤着手。这就像提问一样,会提问的人,问题就会很容易得到解决,不会提问的人却恰恰相反。

如上所说,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设计提出的适时、适度,问的恰到好处,能够很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问题到适度,是说问题不要过大、过难,也不要过小、过于简单,过小、过于简单的问题,会让学生懒于思考,过难的问题又会让学生有望而却步的心理,而不去思考了。教学中有效问题的提出还要层次清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参观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现场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等。教学中,究竟运用何种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科学合理地运用。

四、结论

高职教育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呢,教学中“教”与“学”紧密结合,创设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结合高职学生特点进行有效的课堂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