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分析

2020-12-08 15:18:34舒毅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舒毅

(重庆市合川区凉亭子小学,重庆 合川 401520)

引言

阅读作为语文学习中的独立版块,因其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且直接体现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它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十分繁杂,教师在该方面的教学任务相对较重,学生也需要在阅读这一环节认真努力,由此才能切实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两大主体,两者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不能有所混淆,因此,把握小学六年级阅读教学的几大关键问题,需要从这两大主体的应用实践入手。

一、呈现生动有趣的阅读课堂,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致

课堂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主要场地,也是教师能够向学生传递与展示知识乐趣的关键平台,因此,为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设计相对富有乐趣且轻快的课堂。对于包括六年级在内的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爱玩与好奇心是其天性,他们想象力丰富、活泼好动,但尚未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对于长篇大论不感兴趣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所以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时应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纳入教学规划中。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积极采用创设情境法,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人物与环境的描写而打造相应的场景,使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角色,还原人物台词与动作,从而使学生在场景中体会人物心境及作者用意,并且深入感受故事发生与描写的过程逻辑,为学生表达自身创意提供一定的经验基础。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与网络信息资源,力图为学生创造还原贴近故事的生动立体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文字的魅力。

二、为学生创造多种语言表达的机会

在语文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回答老师提问时,运用优美的语言与严谨的逻辑准确表达自身想法,而在阅读课堂上,有感情地朗诵文章也是进行语言学习与表达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是教师一味为学生读课文,学生很可能在中途走神或瞌睡,而采用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可以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时刻紧跟课堂动态,并且学生阅读则可以使学生通过双重路径输入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与记忆,从而为理解与探讨文章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学生在朗读期间,会因注意力集中提高理解的效率和质量,能够使其深入感受文章表述的思路,将自身代入文章中,从而深刻体会文章意境。

三、广泛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人文知识储备

除阅读教材选用的文章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以此增加其知识储备与积累文字表达的经验。通过广泛阅读,学生不仅可以从大量优秀的国内外作品中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和积累优美的词汇,而且还可以增加情感体验,延长精神生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小学六年级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不足的劣势,使学生通过间接经验认识世界与人生而获得充分的素材。教师还可以在阅读课上留出一定的时间供学生分享讨论自己的阅读感想,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有效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而不断拓展阅读的范围。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去阅读相关的历史地理读物,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储备,为进行创作奠定知识基础。

四、鼓励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自身创意

阅读大量书籍与文章并不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使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生发自己的想法并将其进行文字表达才是教师应该不断追求的教学效果。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文字表达具有多种途径,其中包括读后感、主题作文等形式。读后感是表达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呈现方式,其中承载着学生对作者心境产生的共鸣与反思,是提升学生阅读深度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将此种方式充分纳入阅读教学中,比如在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一文讲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你如何看待文中描写的节日情节与气氛及你是如何过春节的”等问题而写读后感。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利用主题写作这一形式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就社会的热点问题为主题,使学生充分表达自身想法,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还能够对其文字表达能力进行针对性训练。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因阅读教学直接关切学生的语言能力,其对语文的总体教学活动产生关键影响,因此,语文教师群体应不断精炼自身的阅读教学方法,以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包括六年级在内的小学阶段的阅读课堂中,应该充分适应学生特定的心理特点,以规划科学高效的方案,紧抓阅读教学的关键问题,最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保障其健康全面发展。